生态环境部发布《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06 18:40:32

  公报显示,2023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改善。

  全国环境空气质量保持长期向好态势。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标近3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8.6%。全国优良天数比例为85.5%,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后为86.8%,好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3%、下降6.5%。

  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实现“八连升”,累计上升21.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7%,同比持平,“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7.9个百分点。重点流域水质改善明显,长江、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海河流域水质由轻度污染改善 为良好。重点湖库和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改善态势,全国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全国管辖海域海水水质总体稳中趋好。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9%,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5.0%,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累计上升12.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为7.9%,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3.4个百分点。

  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全国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9.6,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二类”,与2022年相比无明显变化。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较完整、功能较完善。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30%以上。

  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1%、87.0%,同比分别上升0.1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分别上升3.9个百分点、13.0个百分点。

  “各地今年纷纷加码数字经济,各项纲领性文件陆续出炉,意味着制度体系正积极完善,这为今后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也是夯实国家政策具体体现。”工信部新基建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元宇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陈晓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西安1月13日电 (张一辰 李晓龙 刘一凡)在延安宝塔山下,延安工务段机械化修理车间刘强主要负责西安至延安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作为“铁路世家”,刘强的父亲刘仁友曾参与修建了延安铁路,儿子刘蔚超检修的动车如今飞驰在西安至延安的铁路上。三代人薪火相传,不但服务着陕北延安铁路建设发展,还见证着陕北这块土地上美好的发展变化。

  报考九级文员以下管理岗位或者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strong>年龄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7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出生)。</strong>

  在训练上,该大队坚持瞄准无人机应急救援实战需求,采取理论授课与案例研讨的方式,重点对无人机基本结构、技术运用、灭火实战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并从实战着手对无人机搭载红外和可见光设备载体对森林火情进行监测、定点抛头物资、利用无人机装载系留水带装置水剂罐、干粉罐等灭火战法进行训练。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3/6/18063223341897033338.jpg" alt="" />

  从全行业险企的偿付能力来看,根据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纳入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2%,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7%。这两个指标相对2021年四季度末分别减少了20.1个百分点和80个百分点。

陈士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