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文明理应相互欣赏、和睦相处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07 06:01:53

  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曾玥)今年85岁高龄的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Colin Mackerras)5日重游北京外国语大学。忆及60载中国情缘及中澳人文交流历程,他表示,“文明理应相互欣赏、和睦相处”。

  当日,马克林教授来华任教60周年纪念会暨中澳人文交流论坛在北外举办,马克林的亲友、同事和学生纷纷上台回忆与之交往的昔日时光,会场里不时响起笑声和掌声。

  1964年,马克林首次来华执教北外。此后几十年间,马克林频繁往返中澳之间做研究和授课,孜孜不倦地向澳大利亚和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

  “对我来说,这60年是一段美妙的旅程。”此番再度回到中国校园,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笑容满面,与旧友新交热情拥抱、交谈。“我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喜爱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马克林从事中国历史、艺术等研究,曾前往中国多地深入调研。“文明理应相互欣赏、和睦相处。我们应该互相学习,试着去理解其他文化和思 维模式,这样看待世界会更好。”回首过去60年,马克林表示,自己亲眼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变迁,中国学生的开放思维和优秀品质令他印象深刻,“他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随着马克林来华工作,其子女也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马克林的长子斯蒂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出生的第一位澳大利亚公民,女儿维罗妮卡(Veronica Mackerras)也曾在华学习、生活。

  “我很幸运来到中国学习和生活,这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的美丽国家。这里的人民友好好客,每个人都很热情。”她说,父亲致力于推动两国人文交流,“让我们相互理解,建立友谊,彼此受益”。

  60年间,马克林还促成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交流关系的建立和深化。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表示,马克林和夫人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来到北外执教,架起了北外与格里菲斯大学、中国与澳大利亚教育和人文交流的桥梁,期待两校在未来拓展更大合作空间。

  格里菲斯大学校长埃文斯(Carolyn Evans)表示,希望两校共同传承马克林的精神,赓续两校友谊,促进澳中学者交流及学术合作,携手创造更为广阔的前景。

  本次活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主办,来自中澳两国的70余位专家学者、学生代表等参加。(完)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中国年诸多细节背后的传统文化被理解得也更深刻。许多外国人开始对“年年有余(鱼)”“压岁(祟)”“饺子(交子)”“年糕(年年高)”等谐音表现出浓厚兴趣,对“年”的由来、迎财神、十二生肖等形成个人理解。

  “霞洞西道口,25605次接近。”13时01分,正在吃午饭的雷贱飞接到前方司机的呼叫,他立刻拿着红黄信号旗,迅速走出值班室,关闭道口栏门,对道口周边进行仔细检查,看附近铁轨上是否有异物,看是否有人在路基上逗留……一切确认无误后,雷贱飞返回立岗接车,眼睛密切注视着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确保即将到来的列车顺利通过。

  “从调入项目部起,每天跟打仗一样。”项目部工作人员涂永清表示,该项目施工的段落正处于新机场下方,为了保障新机场按期运营,工期相对紧张。

  酒泉生态文化博览园现已建成生态文化长廊、印象铜人街、玉泉老街、萌宠动物乐园、福禄园花卉基地等八大景观,配套餐饮美食、旅游商品、儿童娱乐等,颇受民众欢迎。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福建省提出建设中印尼“两国双园”设想,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福建、福州本土”与“海外闽籍、榕籍社会”的深度链接。

  大兴安岭银装素裹,齐齐哈尔开往加格达奇的4045次公益慢火车里暖意融融。3号车厢里贴着对联、福字,临时货架摆满冻梨、冻柿子、大米、蔬菜等商品,年味儿扑面而来。“这鸡蛋价格和大集上一样便宜,给我称5斤。”75岁的白桦乡村民张华军连连点头。今年春运,齐齐哈尔客运段把百余种年货搬上列车,办起“列车大集”,“不受冻就把年货办了,老省事啦。”

洪国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