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耐心资本 为市场各方并购交易创造更好条件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6-20 08:15:05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陈雨康

  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

  吴清指出,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多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难得的机遇。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源头活水,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吴清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要提升多层次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当务之急是深入研究相关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在投融资、激励约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和服务。

  二是要壮大耐心资本。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企业通常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经营不确定性大等特征,与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在本质上是高度契合的。证监会将和有关方面一道,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三是要从制度机制以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的问题。创新本质上是面向未知领域的探索,只有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这需要各个方面凝聚共识,打通堵点卡点。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价值

  吴清表示,上市公司是中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也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来源。

  吴清称,证监会将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树立积极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加强与投资者沟通,提升信息透明度和治理规范性,更好运用现金分红、回购注销等方式回馈投资者。

  同时,支持上市公司运用各种资本市场工具增强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助力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横向、纵向整合协同。

  吴清说,证监会将加快完善制度规则,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形成更多示范案例。进一步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重组,支持相关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在支付工具上,鼓励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多种方式,研究引入股份对价分期支付,为市场各方达成并购交易创造更好条件。这也要求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加快提升专业能力,在当好“看门人”的同时,更好发挥交易“撮合者”作用,通过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支持上市公司在推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做强主业、补链强链。

  投保贯穿于

  监管执法全过程

  吴清指出,坚持把保护投资者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全过程。必须把强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法治化的轨道上不断完善监管、加强监管,对各类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并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对各类证券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从严打击,切实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打击方面,吴清表示,证监会正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鼓励“吹哨人”举报,压实投行、审计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汇聚部际协调、央地协同的合力,提高发现能力、惩处力度和防范水平。对于造假者和配合造假者,将一体查处,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对涉及犯罪的,坚决 追究刑事责任。

  交易监管方面,吴清指出,将充分考虑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这个最大的市情,强化对高频量化交易、场外衍生品等交易工具的监测监管,提升监管针对性和适应性。对各种利用技术、信息、持股等优势扰乱市场、非法牟利的行为,紧盯不放,露头就打。

  对于退市涉及的投资者保护方面,吴清表示,证监会态度非常鲜明,对其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必须“一追到底”,依法从严惩处相关责任人员,决不允许“浑水摸鱼”“一退了之”。同时,证监会将主动加强与司法机关等方面协作,更好发挥投保机构的能动作用,推动更多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等案例落地,为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吴清还表示,证监会将与上海市建立常态化的协作工作机制,与有关各方一道,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好落实。证监会将积极支持在上海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推动股票和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作用,促进“上海价格”影响力不断提升。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展业,鼓励本土机构用好上海发展优势,加快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责任编辑:杨红艳

  黔桂边界,南盘江畔,雷公滩上,一座引水式水电站屹立于峡谷之上。这是西电东送南路工程第一个电源点——天生桥二级电站。

  会议介绍,2022年,上海银保监局全面推广无缝续贷“十百千亿”工程,稳定市场融资预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继续“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年末余额达9153.5亿元,同比增长26%。支持做好“保交楼”工作,推进上海“两旧一村”改造及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出台十二条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举措,拓展新市民版“沪惠保”。推进普惠型保险平台“保险码”上线。开展“消保专项治理年”活动,推进消保“一把手”工程。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更加密切,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带来政策红利,东盟稳居上海市第二大贸易伙伴。2022年,上海市对东盟进出口5660.1亿元,增长5.2%,增速高于全市外贸总体增速2个百分点。同期,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为8259.6亿、5224.1亿元,进出口值均保持增长。

  <strong>曾被指为岛内“最被讨厌的政治人物”</strong>

  <strong>郑艺:</strong>我坚信中国会有更多的曹德旺和更多的比尔·盖茨,美国有一个更成熟的系统来支持慈善活动,正如胡润所说,中国需要一个更有利的税收制度来支持商业人士进行更多的慈善捐赠。

  2017年5月,第四十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自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1985年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以来,首次担任东道国。在会上,我国提出了南极“绿色考察”倡议,首次发布了白皮书性质的南极事业发展报告——《中国的南极事业》。

赖采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