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正面交锋!司美格鲁肽的竞争对手来了

来源: 千龙网
2024-05-24 08:25:10

  中新网5月23日电(记者 张尼)司美格鲁肽的减重适应症在国内还没获批,礼来就带着竞品来了。这条减重黄金赛道的尽头,仍然是“价格战”?

  两款重磅产品正面交锋

  21日,礼来中国宣布穆峰达(替尔泊肽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

  据介绍,该药是一种创新的每周一次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 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适用于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替尔泊肽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 但它的竞争对手司美格鲁肽已经名声在外。二者都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该类药物可用于糖尿病、肥胖等多个治疗领域。

  根据诺和诺德的财报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诺和诺德三款适应症及剂型不同的司美格鲁肽产品合计实现约422亿丹麦克朗(以最新汇率计,约合人民币443亿元)收入,占总营收的65%左右,是当之无愧的“拳头产品”。

  2022年5月,替尔泊肽的糖尿病适应症在美国批准上市,当年该药就为礼来贡献了4.83亿美元的收入。此后,替尔泊肽减重适应症2023年11月8日在美国获批后,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收入1.76亿美元。

  此前,司美格鲁肽的针剂和口服药在国内已获批用于糖尿病适应症。礼来中国透露,替尔泊肽的糖尿病适应症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商业化上市,届时将公布价格。

  虽然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减重适应症都还没在国内正式获批,但是二者正面交锋的火药味已经十足。

  减重赛道的尽头也是“价格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5.37亿,其中中国患者约为1.4亿。《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

  显然,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巨大,是“必争之地”。

  不过,司美格鲁肽抢先一步登陆中国市场已占有先机,2024年一季报显示,诺和诺德在中国GLP-1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市场份额为78.2%。替尔泊肽能不能后来者居上仍然是未知数。

  另外,诺和诺德和礼来还面临着更多“后来者”挑战。

  就在5月20日,美国健康消费公司Hims & Hers Health宣布,将首次推出复合GLP-1减肥注射剂——Compounded Semaglutide。

  其活性成分与热门品牌减肥药Ozempic和Wegovy(司美格鲁肽)相同,价格约为199美元。按照司美格鲁肽注射用减肥版本Wegovy在美国市场的定价1350美元计算,Hims & Hers Health的配方制剂注射版价格将降低85%。当天,Hims & Hers Health公司股价收盘上涨27.66%。

  另一方面,Wegovy的专利将于2026年在中国到期,诺和诺德还将面临国内仿制药以及一众创新药竞品。

  如此看来,未来恐怕难以避免发生“价格战”。就在5月初,诺和诺德方面曾表示,由于销量巨大加上竞争激烈,诺和诺德计划下调其减肥药Wegovy在美国的售价。当然,对患者来说,这是件好事。(完)

  6月22日,一位来自某三甲医院的感染科专家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近日确实有不少关于猴痘的培训,参与科室包括皮肤科、感染科、发热门诊等。不过,猴痘相关培训一直在进行,从去年就开始了,民众无需过于担心。

  “美国与荷兰政府正计划实施立法,进一步限制对华销售芯片制造设备,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这是昨天(6月30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的发问。

  “如果你诚心想要,价格还能再低。”淄博市张店区横店一路一家正在转租中的烧烤店店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年租金12万,转让费15万,并一再表示价格可以再商议。

  厄尔尼诺现象,发源于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广阔海域上。早在17世纪,南美洲沿岸渔民发现每隔2~5年,太平洋表面就会出现异常温暖的海水。300多年后,海洋学家们意识到,这不是秘鲁沿岸的局部现象,其影响横跨整个热带太平洋地区,而且是更长周期的海温振荡现象的一个阶段,即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会在偏暖与偏冷之间波动,当海温异常升高时,就处于暖相位的厄尔尼诺现象,异常降低则是冷相位的拉尼娜现象,二者间是接近平均温度水平的中性阶段。整个自然周期被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

  习近平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针对公众关心的虚假招聘、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规定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了哪些规范?划定了哪些服务“红线”?将如何加强对机构的监管?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负责人。

刘均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