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向西非萨赫勒和乍得湖地区七国提供近2亿欧元援助

来源: 舜网
2024-05-30 15:41:46

  中新社布鲁塞尔5月28日电 (记者 德永健)在当地人道主义形势日益严峻之际,欧盟28日宣布向西非萨赫勒和乍得湖地区的7个国家提供近2亿欧元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应对饥荒、难民、流离失所等一系列棘手问题。

  据欧盟委员会当日发布的公告,近2亿欧元将用于支持7个国家的人道主义项目,其中乍得将获得5790万欧元援助,尼日利亚3150万欧元,布基纳法索2690万欧元,尼日尔2460万欧元,马里2400万欧元,喀麦隆2100万欧元,毛里塔尼亚570万欧元,另有240万欧元应急资金。

  公告显示,欧盟本轮援助用途颇广,包括粮食、补充营养、医疗、卫生、庇护、应急住所、教育等一系列援助,还将帮助向偏远地区调派人道主义人员和运送援助物资,专门划拨的240万欧元应急资金主要用于应对疫情和人员流动。

  萨赫勒地区是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一片狭长地带,横跨乍得、马里、喀麦隆、布基纳法索、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等国,多数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位于乍得、喀麦隆、 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

  如今,北生所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王晓东说,北生所二期已经落成,实验室还要继续扩张,后续需要更多资金支持,这些钱从哪儿来,仍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北生所现在是否还承担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重任?它到底是一家什么性质的研究机构?这些都还没有定论。”

  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的科研资助体系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立起来,当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以绩效为导向的资助体系设计是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让科研经费得到最大化利用,“把钱用在刀刃上”。但在一个推崇竞争和排序的科研支持体系中,最后一定会形成“马太效应”,“已经拿到项目的人越拿越多,少数头部科学家经费充足,但还是不停申请经费”,真正应该得到支持的青年科学家在成长期却可能被边缘化。

  据正观新闻报道,资料显示,闫学会于1963年出生,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岁便作为一名护士开始工作。很快,她转攻行政方面,实现了从技术人员到政坛领导的华丽转身。

  经调查发现,2021年9月至11月,闫学会针对过往的贪污受贿行为,多次与相关人员进行串供,其中直接与李某联系就多达5次,向李某打听案情,授意其隐瞒事实、在接受询问时为自己树立正面形象。为了对抗调查,闫学会还列出了一张清单,写着要找谁串供。她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一轮又一轮串供,甚至深更半夜开车去别人家商量对策。

  作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但凡还在为这个国家的独立与未来可能的发展考虑,就该想到,俄罗斯不仅与乌克兰同宗同源,更是永远跑不开的邻居。与这个个头比自己大、实力比自己强的邻居长期相处,乌克兰不该只想着惹怒对方。如果能在双方保持和平的基础上,通过携手进行经济建设,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那乌克兰才是真正的赢家。

  专家建议,随着中央科技委成立,下一步应从顶层设计上理顺整个基础研究资助体系,对同类项目进行清理,明确不同科研管理机构的资助定位,比如基金委更聚焦原创性或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以长期滚动资助为主;科技部负责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关的重大专项和国家实验室,抓大放小,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攻关”。

李珮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