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大陆台胞:台湾青年由“首来族”到“常来族”将成惯常

来源: 新华社
2024-06-16 21:50:33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大陆台胞:台湾青年由“首来族”到“常来族”将成惯常

  中新社记者 刘玥晴

  “只要青年朋友们愿意从岛内的‘信息茧房’走出来,看看大陆真实的发展、友善的氛围和惠台政策措施,相信‘首来族’很容易成为‘常来族’。”台湾青年王天山14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

  2010年,王天山因一次出差机会首次来到大陆。考察市场时,发展空间大、区位优势明显的武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大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与台湾成熟的研发技术合作前景广阔,于是选择在武汉成立皇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三次参加海峡论坛,王天山结交许多同行好友,也认识了不少合作伙伴。“海峡论坛为我们这些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他指出。

  近年来,越来越多岛内年轻人在王天山的帮助下了解大陆、来到大陆。他表示,两岸本就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在语言、饮食等方面都没有隔阂,“首次来大陆的台湾乡亲也能适应。”

  来自台湾彰化的四川志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姿佑告诉记者,多位岛内好友初次到大陆便为科技和经济的发达所震撼,往来多次后,决定与她一起在成都实现从事文化教育的职业理想。

  “这次论坛上看到台湾乡亲在大陆各领域‘遍地开花’,给我带来很大鼓舞,一定要把我们台湾年轻人的价值好好体现出来。”林姿佑说。

  自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来,福建持续发布惠台利民措施,今年4月发布的扶持台资企业发展方面6条新措施更是聚焦台商台企所需所盼。

  在台湾青年范姜锋看来,文创产业是台青到大陆创业的合适之选。作为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他一直采用两岸团队共同运作的经营方式。他以自身经历建议,有意愿来福建发展的台青可找当地合伙人一起创业,“走融合发展这条路,更容易接近成功”

  2022年12月22日至12月30日,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主要工作计划》《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2022年度财务工作报告》《关于设立思源·雪花公益基金的报告》《关于终止文华慈善基金等5支专项基金的报告》,并谋划部署2023年在公益慈善、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工作。

  在规范执法提升方面,推出优化企业所得税政策风险提示服务、探索优化新设立纳税人纳税信用复评机制等2条措施。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这些年,许雪高的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了水稻、养鸭、葡萄等种养项目,带动了越来越多村民增收致富,他也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当上企业家后,许雪高仍保持着自己的两个习惯——下田和学习。农时,他依旧每天下田查看种植情况、排查问题;闲时,他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到华中农业大学进修,学习合作社管理、种植技术和政策法规。

  对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村民沙马小林而言,这是一条充满期待和梦想的线路,“我参与了越西站的建设,每个月工资将近5000元,收入增加不少。铁路开通后,在成都上大学的孩子回家方便多了。”

  《问答》紧扣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回应现实关心关切,主要采取问答体形式,进行全面解读和系统阐述。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汇编了新华社关于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召开的新闻通稿及中央主要媒体的理论宣传文章,下篇针对统一战线各领域相关理论政策问题,分15个专题、108个条目进行了具体解析。

王映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