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4亿收购52家医疗机构,爱尔眼科的并购基金故事还能讲多久?

来源: 中文网
2024-06-03 21:51:32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爱尔眼科继续疯狂“买买买”。

  5月31日,爱尔眼科公告披露,公司拟收购重庆眼视光、周口爱尔等52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合计交易金额达13.44亿元。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爱尔眼科第一次大手笔收购医疗机构。早在2014年,公司就开始设立产业并购基金,通过产业基金培育新连锁眼科医院,待合适的时机,再通过收购将优质资产装回上市公司。

  在这种并购模式的加持下,爱尔眼科实现了快速扩张,股价峰值时,公司市值一度逼近4000亿元。不过,并购模式也为爱尔眼科带来不少隐患,首当其冲的就是商誉高企。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的商誉达65.64亿元。

  不过,爱尔眼科似乎已经意识到这种并购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公司已经数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随着上市公司体量越来越大、资金实力逐步增强,产业基金陆续到期后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13.44亿收购52家医疗机构

  爱尔眼科对于产业并购基金的玩法已经轻车熟路。

  5月31日,爱尔眼科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重庆眼视光、周口爱尔等52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的议案》,本次交易以自有资金支付,交易合计金额为13.44亿元。

  收购完成后,爱尔眼科除持有重庆长寿区爱尔45%的股权之外,其余51家医疗机构的持股都为51%以上。

  梳理爱尔眼科收购公告后不难发现,此前爱尔眼科批量收购眼科机构的数量为26家,2023年1月、9月、11月,爱尔眼科三次公告分别收购了14家、19家、7家医疗机构,共计40家,此次一揽子收购的数量超过去年全年收购数之和,并达历史之最。

  具体来看,这些标的医院的2023年经营情况均较2022年向好,或业绩增长,或扭亏为盈,或大幅减亏。52家标的医院2023年整体收入为9.54亿元,相较2022年的7.53亿元增长26.67%。

  本次收购标的中,除重庆眼视光和南昌洪城爱尔以外,其余绝大多数为地市级、县级医院项目。

  爱尔眼科表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通过自建和收购眼科医院的方式基本实现了全国大中城市的布局,目前公司正在加快全国网络建设,完善网点布局,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瞄上了极具市场潜力的地市县级下沉市场。

  据悉,此次收购的交易对象为包括湖南亮视晨星医疗产业管理合伙企业、南京爱尔安星眼科医疗产业投资中心等6家机构,这几家机构的合伙人中均有爱尔眼科子公司的身影,持股数均在20%以下。

  事实上, 早在2014年,爱尔眼科便开始设立产业并购基金,自身出资占比均小于20%,通过基金支持新建医院的扩张,等到医院盈利后再进行收购。这种模式弱化了医院建立早期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在运营成熟后,又能助力上市公司业绩。

  并购模式的隐忧--高商誉

  对爱尔眼科来说,并购基金模式喜忧参半。

  2009年上市之初,爱尔眼科仅拥有19家医院,自2014年设立产业基金开始,公司用少量的资金撬动了产业资本实现快速扩张。截至2023年底,公司境内有医院256家,门诊部183家,境外有131家眼科中心及诊所。上市至今,爱尔眼科的医疗机构数量扩大了超10倍。

  随着医院数量的增加,爱尔眼科的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营收从2014年的24.0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3.67亿元,九年间增长超8倍。归母净利润的表现则更为亮眼,由2014年的3.0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3.59亿元,九年间增长了10倍。

  2024年一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收51.96亿元,同比增长3.50%;归母净利润为8.99亿元,同比增长15.16%。

  据西南证券相关研报统计,设立产业基金前,爱尔眼科扩张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6%;设立产业基金后,2014年-2020年每年新增医院数量年复合增长率为41.1%,增幅远高于设立产业基金之前。

  在并购基金加持下,爱尔眼科快速崛起并发展为“眼科帝国”,股价峰值时,公司市值逼近4000亿元,但激进扩张背后的隐忧也随之慢慢浮现。

  爱尔眼科将已经孵化成熟的机构收入麾下往往是溢价收购,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商誉。截至2023年公司的商誉达65.33亿元,同时准备计提商誉减值3.84亿元超出了当年净利润的10%。

  此次收购同样存在溢价。例如其中收购作价最高的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有限公司,爱尔眼科拟收购其83.0164%股权,作价2.7亿元。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的净资产为7123.10万元,评估值为3.25亿元,增值率为356.89%。

  今年一季度,爱尔眼科的商誉为65.6亿元。群益证券研报显示,此次收购估计还会产生12亿商誉。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规模与业绩齐头并进之时,爱尔眼科的股价进入杀估值阶段。公司股价在2021年7月创下历史新高,达42.64元/股,随后震荡下行至今。截至6月3日收盘,爱尔眼科报12.03元/股,市值1122亿元,较最高点累计跌70%,市值蒸发2000多亿。

  并购基金模式还能走多久?

  虽然并购基金曾是爱尔眼科快速扩张的“神兵利器”,但公司目前有意弱化该模式。

  在2023年7月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爱尔眼科表示,从长远看,产业并购基金模式是阶段性的、过渡性的。现在上市公司体量越来越大,资金实力逐步增强,承载能力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自建的医院逐步增多,产业基金陆续到期后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显然,爱尔眼科已经意识到依赖并购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无论是从行业还是自身来看,并购基金带来的红利逐渐见顶,弊端开始显现。

  从行业来说,目前近视群体依旧庞大,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

  虽然市场依然广阔,但经过数年发展,竞争格局已发生改变。一二线城市眼科市场趋于饱和,不少眼科医疗机构将视线投向了低线城市,爱尔眼科也不例外,此次收购的52家医疗机构中就有约50家位于地市县区域。

  数据显示,中国的地市县域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七成以上,地市县域的眼科需求空间广阔,但相较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的消费力以及医疗意识均存在差距,爱尔眼科在下沉市场的收购能否复制之前的成功之路还是未知数。

  从爱尔眼科自身来说,除了上面提及的商誉问题,在切入下沉市场后,如何提升单家医院的效率成为关键。

  2020-2023年,爱尔眼科的营收分别为119.12亿元、150.01亿元、161.10亿元、203.67亿元,增速分别为19.24%、25.93%、7.39%、26.43%。

  同期,爱尔眼科旗下的境内医院数量分别为146家、174家、215家、256家。

  粗略计算,2020年至2023年,爱尔眼科单家眼科医院的平均收入分别为0.82亿元、0.86亿、0.75亿及0.80亿元,公司规模扩张迅速但单家医院的平均收入并未得到提升。

  此外,2019年至2023年,爱尔眼科的门诊量分别为662.82万人次、754.87万人次、1019.61万人次、1125.12万人次、1510.64万人次;对应人均客单价分别为1507元/人、1578元/人、1471万/人、1432万/人及1348元/人。2020年之前,公司属于量价齐增,而自2020年后,客单价持续下滑,2023年客单价较巅峰2020年跌幅达到15%。

  若单家医院的收入及客单量无法提升,那么一旦爱尔眼科的并购动作停止,公司业绩增速或将放缓。

责任编辑:杨红卜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1月27日16时,2023年春节档(1月21日-1月27日)总票房破65亿。《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分列春节档票房前三位。

  人莫不饮食,但鲜能知其味。用火烹饪食物而滋味出,中华民族自古深谙用火之道,湖南玉蟾岩遗址出土的一件陶釜不晚于公元前12000年,称得上人类饮食史上最早的锅具,也为辣椒与热油在华夏的相遇埋下伏笔。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海口1月27日电 (张月和 袁迎蕾)“晴冷”将成未来三天海南天气关键词。据海南省气象局消息,28日-30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海南全岛晴间多云,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将在8℃及以下,部分内陆地区将低于5℃。

  春节假期是中国传统的消费高峰。在疫情防控新阶段下的首个春节,中国多地密集发放各类消费券,以活跃消费市场,提振消费需求,其中就包括多个试点地区发放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

母亲一袋一袋地往车上装东西,

  <strong>文化和旅游活动迎春氛围浓厚</strong>

谢俊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