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草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沙言林语”中述绿水青山

来源: 北青网
2024-06-17 17:29:23

  中新网兰州6月17日电 (记者 冯志军)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甘肃林草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在兰州举行。作为中国荒漠化和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来自甘肃多地的5位治沙造林的典型代表,用数十载与生态 环境抗争的故事,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

  甘肃境内自西至东分布的库姆塔格、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该省由此也成为遏制风沙危害的战略前沿阵地。

  “小小一粒沙并不起眼,但对我而言,治沙就是我的事业。”在风沙一线已坚守39年的国家卓越工程师、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徐先英现场分享了他与沙的三个故事:为治沙研发设备,使甘肃治沙装备走在全国前列;与沙漠抢良田,有效解决了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等绿洲边缘流沙埋压农田的问题;为黄河生态助力,解决黄河首曲地区高寒草地沙化防治的关键问题。

  “活人,不能让沙子给欺负死!”古稀之年的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代表郭万刚回忆过去,讲述了“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故事。“只要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治,就一定会有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的那一天。”他说。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姜莉玲分享父亲当年对她的话语:“还能搬到哪里去,这就是我们的家呀”,使她经历从“想逃走”到选择回去,最终把自己的青春献给治沙防沙的故事。

  来自甘肃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许堡社的“刚强兄弟”已76岁,两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20岁义务植树,用半个世纪把家乡的黄土地建设成美丽乡村的故事令人泪目,他们克服千难万险用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买树苗、种树、养育树苗,几十万株绿树披绿荒坡。

  “我们只要活一天、干一天,一直种下去。只有满目的绿色,才让我们心里踏实、心里高兴。”“刚强兄弟”说。

  包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三北精神”“八步沙精神”的5名林草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动人心。甘肃省林草局副局长高建玉表示,目前林草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社会要向榜样学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林草事业的实践中去,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甘肃智慧。

  据了解,此次甘肃省林草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将历时约1个月,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甘肃省“三北”工程区各市(州)承办。(完)

  “中国的茶文化是人与自然相联结的方式。”贝诺发现,中国茶的滋味十分丰富,人们饮茶更注重品味茶汤入口后的长久体验,分辨茶叶生长过程中最细微的差别。“中国茶展现了大自然所赋予的最真实的本味,品尝中国茶是氛围宁静的个性化体验。”她说,自己习惯在独处时泡一杯中国茶,伴着茶香阅读、写作、冥想,感受茶汤初入口的苦味与漫长的回甘。在与好友聚会时,贝诺有时也会推荐共饮中国茶。配合几首舒缓平和的中国传统音乐,聊天变得更悠闲惬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淌……

  为了做好巴黎奥运会的备战工作,中国田径队将去年底开启的冬训作为重中之重。冬训中,国家田径队制定的目标是打好2023年布达佩斯世锦赛和杭州亚运会,进而为实现巴黎奥运会的参赛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田径协会制定了2023年布达佩斯世锦赛和杭州亚运会的参赛目标:在2023年布达佩斯世锦赛上,要争取进入第一集团前列,确保兴奋剂“零出现”;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确保金牌总数第一和兴奋剂“零出现”。(本报记者 陈嘉堃)

  一半是学生和年轻的“上班族”

  如今,对茶的热爱让桑国亚开始更多向他人传授中国的茶文化。“天普大学孔子学院是我们学校的中文教学中心,我也会在那里授课。来上课的人里,有人对茶本身很感兴趣,比如红茶、绿茶、乌龙茶有什么区别,怎么泡、怎么喝等;有人喜欢品酒,也想体验一下茶的别样滋味;还有人因为知道喝茶有利于健康,而产生了了解茶的愿望。”桑国亚说。此外,他也时常会去心理咨询机构做讲座,探讨喝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在天普大学法学院开设了一家品茶俱乐部。

  羽毛球泰国公开赛

  更多北京冬奥会场馆设施,正吸引人们亲近冰雪运动。在2022—2023北京冰雪运动消费季活动中,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为代表的近百家雪场冰场踊跃参与。

林维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