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着力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来源: 观察网
2024-06-10 21:10:54

  2023年,广东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向空天探索,“鲲龙”AG600研制成功,大疆无人机畅销全球,量子通信、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如火如荼;向深海挺进,冷泉生态系统、大洋钻探船、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设,深海开发能力大幅提升;向微观进军,散裂中子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发展提供了新工具,微生物研究找到了新的热量来源、蛋白来源;向虚拟空间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竞相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目前,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四成,已形成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相继布局,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积厚成势;全省拥有研发人员130万人,位居全国前列。

  18日的大会,向全省发出了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员令: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广东提出,抓实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打通制约产业科技创新的卡点堵点,着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更好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广东将继续积极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孵化。今年,广东将推出一批新的重大科研项目,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用市场育动能,广东将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整、市场规模庞大等优势,推出一批新的 应用场景,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市场率先应用推广,加速迭代升级。同时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市场,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

  珠海力争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中山制定实施“科创强市15条”,投资50亿元推动传统制造业技改;惠州将全力稳企业、扩投资、强创新;汕尾将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8个以上,在湾区新建2个以上“创新岛”,加快4个县级共建园区的建设,承接45个产业转移项目……

  “以奋斗的你我,成就奋进的广东”成为多名参会代表发言的主题。

  “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四大类产业汇集项目370余个、年度投资额约1500亿元。”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说,将组建重大项目督导服务组,围绕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狠抓落实。

  “今年力争新增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10个左右,转化创新成果2000项以上。”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表示,将开展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组织12所师范院校纵向帮扶15个欠发达地区,组织高校与52个涉农区结对,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让广大师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会场上,鹤山市委书记刘志刚说,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鹤山将集中资源建好省产业转移重点主平台,加速壮大县域经济,推动镇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同在今年6月,此前担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刘焕鑫出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并再次获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

  首局25-21先下一城后,球队在第二局乘胜追击,以25-20拿下。第三局中国队在对手的强力发球冲击下阵脚不稳,失误增多,以20-25落败。好在第四局,中国女排没有让对手将比赛拖进决胜局,以25-23取胜。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就在危机持续一年多乌克兰都不能加入北约的背景下,日本和韩国却在争当北约的“亚太带路人”。

  经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检验,标示为北京朗迪制药有限公司委托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碳酸钙D3片(Ⅱ)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项目为含量测定。

  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对被告人傅政华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以徇私枉法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对傅政华受贿犯罪所得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虽然对于很多急于找一个稳定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国企尤其是少数垄断性国企给与国企子弟享受就业优惠令人气愤,但也有声音称,之所以对职工子女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一来为了稳定在职的老职工,让他们感觉企业还在想着他们,对他们有所关照,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慰藉和文化上的融合;二来也是基于现实考虑,职工子女由于成长中的耳濡目染,对企业的历史、文化比较了解,入职后上手更快,而且他们回到家乡后工作也会比较稳定,不会轻易跳槽。

倪秀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