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今年来北方最强高温过程:为何高温如此凶猛 未来还要热多久?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15 00:58:07

  中国天气网讯 近期,北方多地炙烤模式持续,河北、河南、山东等不少地方遭遇40℃以上罕见高温,局地地表温度一度突破70℃,妥妥的“热到烫脚”。为何北方高温这么猛?40℃以上高温是不是越来越常见?未来还要热多久?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一一解答。

  一、近期北方高温有多强?

  “6月8日,北方地区开启今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过程,10日起进入鼎盛时段,今天(13日)为本轮过程高温最强的一天。”王伟跃介绍,这轮高温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强、地表温度高等特点,华北、黄淮以及新疆出现大范围35℃以上的高温天气,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成为高温中心,部分地区气温达40℃以上。

  过去5天里,40℃以上国家级气象站呈现爆发式增长,且接连打破历史纪录。11日,33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6月中旬纪录,4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6月最高纪录,河北安国(42.3℃)追平当地观测史最高纪录;12日,28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6月中旬最高气温纪录,山西汾阳(40.2℃)打破当地观测史最高纪录,也是首次冲上40℃;13日截至15时,陕西关中平原、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大片区域气温超过40℃,山西冀城以40.1℃突破当地6月中旬历史极值。

  二、为何高温这么猛?

  为何这轮高温过程如此强盛?王伟跃解释,近期,华北、黄淮等地被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天空云量少,太阳辐射强,加上空气干燥,白天气温容易快速上升;同时低空干暖气团东移影响华北、黄淮等地,进一步加剧了气温的升高,高温天气就愈演愈烈。

  三、这轮高温还要持续多久?

  王伟跃介绍,14至16日,受冷空气影响,北方高温强度将有所减弱,范围也将自北向南收缩,但高温并不会结束,黄淮西部等地最高气温仍可达35至39℃。预计17日前后,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将会再度发展,部分地区将出现40℃以上高温。20日之后随着新一股更强的冷空气南下,北方大范围高温才可能得到缓解。

  四、40℃以上高温是不是越来越常见?

  截至13日,中央气象台连续7天发布高温预警。不少身处北方的网友吐槽“没有最热,只有更热”、“吸一口空气都烫肺变为写实段子”,也有网友发出疑问“是不是40℃的高温越来越常见?”

  40℃以上的高温真的越来越常见了吗?中国天气网通过盘点1961年至2023年气象大数据发现,这62年中,全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出现40℃及以上的高温总体确实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22年最多,高达4209站次。

  以河北石家庄为例,进入2000年以后出现40℃及以上的高温年份明显增加,其中,2010年出现40℃及以上的高温日数共4天,2023年高达7天。

  五、如何应对高温酷暑天气?

  北方这轮大范围高温仍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持续性高温天气会对基础设施、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以下几点防御指南需了解。

  在交通出行方面,随着地表温度升高,户外行车容易发生爆胎、自燃等状况,影响行车安全。当气温≥35℃或者路面温度≥65℃时,爆胎危险性大大增加。行车前要仔细检查车况,备好灭火器、警示标,如果长时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应定时前往服务区休息,给轮胎降温温。

  高温还可能导致中暑、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建议公众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其中,65 岁以上老人、儿童肥胖或患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长时间的户外工作者、户外运动员是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重点防护人群,需注意改善所处环境、调整着装、及时补水等。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地带,少量多次补充含盐饮料,适当使用清凉药品,情况严重需及时就医。(策划/杜冰冰 数据支持/王伟跃 制图/徐晓)

  对于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的场所,一是每日至少开展两次全体人员的体温检测和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监测。二是根据机构是否采取封闭管理,对机构内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分类开展定期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如果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采取核酸或者抗原检测。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昆明1月11日电 (熊佳欣 陈静)云南将持续扩大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2023年发送旅客1000万人次以上、运输货物1300万吨以上,并适时开行跨境旅客列车。

  一直以来,社会对发育儿补贴有些争论。有人会拿“低生育率趋势不可逆”去否定育儿补贴的存在价值。其实,应该看到,很多家庭对于生育二孩三孩的犹豫观望,都有生活压力因素考量其中,这在大城市尤其明显。发放育儿补贴,就算无法覆盖全部的生育养育成本,也能缓解许多家庭尤其大城市家庭的压力。而个中传递的“鼓励生育”导向,也会在营造向好预期中带来积极反馈。

  2022年,北京法院在健全审判权运行和制约监督工作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北京市高院、二中院、三中院、石景山、门头沟等5家法院的入选案例,充分体现了健全审判权运行和制约监督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北京高院制定《关于随机分案的实施细则》,构建“线上+线下”互补管理模式与五项保障机制,全市法院随机分案占比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二中院构建“一轴两极三线”审判权运行监督流程全闭环、权责全要素、人员全覆盖的司法责任制落实体系,过去一年积案清理同比提高15.3%,一审案件被定错改发数量同比下降38.1%。

  同时,明确在重大、紧急、特殊情况下的处置规范建议优化养老金提取规则,如允许重大疾病下的部分支取、提前支取;如在司法实务中的冻结罚没情形规定,以及是否可以作为个人资产应用于抵押、担保、赔付等情形,提升民众养老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strong>2019年10月1日</strong>

郑伊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