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商品房去化有望进一步加速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14 07:50:22

  本报记者 刘 琪

  继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在5月17日明确将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后,6月1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调研推广前期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试点经验,部署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推进工作。

  会议指出,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售或租赁,是金融部门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统筹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助力保交房及“白名单”机制。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本次会议是央行对前期出台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资金及配套政策有望实质性落地。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售或租赁,对于下一阶段收购库存房源和增加保障房房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按此工作部署,预计今年三季度去库存工作会加速。

  作为新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据央行副行长陶玲在5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规模为3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4次,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银行。银行按照自主决策、风险自担原则发放贷款。央行按照贷款本金的60%发放再贷款,可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此次召开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强调,按照“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借鉴前期试点经验,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再 贷款政策落地见效,加快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加强制度保障和内外部监督,坚持自愿参与、以需定购、合理定价,确保商业可持续,严格避免新增地方隐性债务,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去年,央行曾设立租赁性住房贷款支持计划,额度为1000亿元,支持济南、郑州等8个城市试点市场化批量收购存量住房,扩大租赁住房供给。一年多来,试点在8个城市有序落地,商业可持续的租赁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为消化存量住房、建设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新市民住房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末,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余额为20亿元。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上表示,考虑到支持计划与新设再贷款的支持领域有较多交集,且前者将于2024年末到期,为做好政策衔接,央行决定将原来的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并入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统一管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文件印发之后,原来的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就不再实施,已发放的再贷款资金利率和期限保持不变,支持计划1000亿元的额度包含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3000亿元的额度之内,且8个试点城市的政策与全国政策保持一致。

  “试点城市已经积累了部分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更多参考借鉴,这有助于推动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加快落地见效,加快去库存。”曹晶晶认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国企收储未售新房是监管部门支持存量商品房去库存的第一步,支持国企收旧换新、允许土地调规、支持收回/收购已出让闲置存量住宅用地等政策预计也是重要方向,未来配套政策也有望逐步落地,以激活市场并帮助企业解困。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北海市,这个春节假期,西安也有景点的物价被投诉。先是1月25日,一段游客投诉西安某面馆6根面卖20元的视频引关注、上热搜,随后,又有河南女游客曝出在西安一知名景点外的面馆中,花费58元购买的烩菜满是大白菜,根本没有肉。

  据报道,事故发生的39/90号州际公路被堵塞数小时,当地警察协助将车辆转移到侧边道。直到当晚9点45分,所有车道才重新开放。

  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北京市、河北省根据发展定位和实际需要,依法赋予通州区与北三县部分省(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逐步落实“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二是有序实施、务实推进。分步有序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控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健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管理体制机制,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

  三年间,无论疫情形势如何,有一个词一直被提起——保供稳价。

  从全国的城乡差距来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名义增长3.9%,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名义增长6.3%,实际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4和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50降至2.45。

  宋庆龄同志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不久,她就先后视察上海国营第一棉纺厂、江苏松江专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地,详细调查工农业生产情况,访问职工和农户家庭,与群众亲切交谈,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发表了意见建议。她认为必须正确处理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指出:“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人民生活的改善必须跟着工业化的进展而相应地发展”。“应该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分清轻重缓急,根据可能的条件,来适当地解决人民的需要”。她的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刘雅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