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运动“圈粉”沪上外国人 国际组参赛名额“一位难求”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03 09:54:04

  中新社上海6月2日电 (记者 缪璐)第二十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2日落幕。端午赛龙舟,这项承载着中国传统习俗的活动如今颇受沪上外国人青睐。

  今年赛事分精英组、高校组、大众组、国际组四个组别,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6支队伍参赛。国际组1 2人龙舟比赛中,来自俄罗斯的龙舟队获得总成绩冠军,这是该龙舟队第一次来中国参赛。

  2001年出生的基谢列夫·德米特里(KISELEV DMITRII)是俄罗斯龙舟队成员,也是一名专业的皮划艇运动员,曾取得过俄罗斯19岁和24岁以下组别皮划艇全国冠军。

  皮划艇和龙舟都是水上运动,技术动作较为相似,对于有专业基础的德米特里来说,划龙舟“并不是一件难事”。德米特里认为,划龙舟是一项团结的运动,很多人聚在一起,跟随鼓点的节奏前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项运动了解中国文化,这是最直接和有趣的方式。”

  而在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主教练、澳大利亚人穆斯卡特眼中,“这项运动有一定的难度。”穆斯卡特虽然没有参加比赛,但赛前,他也到龙舟上体验了一把。穆斯卡特说:“如果下次我们也要举办一场龙舟赛,我一定要当鼓手,因为这个看着最不累。这项运动不仅需要力量,同时又特别强调团队意识,和互相协作的精神。”

  穆斯卡特坦言:“对于我们这些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主动迈出这一步,去拥抱和体验当地的文化,这是非常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来自哥伦比亚的工程师马迪(Madi)已多次参加该项赛事,他表示,这几年,越来越多爱好龙舟运动的外国人加入到队伍中,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平日里大家会聚在一块训练,这也导致队内竞争激烈,参赛名额“一位难求”。

  今年的龙舟赛,驻沪外国记者龙舟队也走到台前,从记录者变为参与者。该龙舟队由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士、俄罗斯、日本等国家驻沪新闻机构的12名常驻记者联合组成。(完)

  王雪(化名)是从厂房里侥幸逃生的幸运儿。她在二楼靠西的一家服装厂做工,而火灾最早是从东边着起。起初,他们听到持续的爆炸声,老板发觉异常后下楼查看,发现有烟,便立即喊员工下撤。

  其中,“完善女足竞赛体系”板块提出:实行中超俱乐部“男足带女足”发展模式,探索把建立女足职业俱乐部作为中超俱乐部的准入条件之一,并纳入中超俱乐部规范化建设综合排名的重要评估指标,推动女足职业化进程;研究推动女足俱乐部股权多元化;制定女足俱乐部人才引进和薪酬管理规范,自2023年起实施女足俱乐部投入帽、工资帽等政策,实现俱乐部的财务收支平衡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等。

  园方当时称,“团团”第二次磁振造影,病灶区域明显扩大,病程进展快速,脑部恶性肿瘤的机率大幅提高,但因为没有做侵入性的切片检查,仍无法百分之百确认。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卫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在核酸点的设置上,表面看是一个资源优化问题,更本质的是如何开展常态化核酸,其目标是在尽可能缩小核酸检测范围、降低频次的基础上又保证对疫情的有效、精准监测。比如在非疫地区,如果未来核酸采样只面向高风险人群、重点人群,是否还有必要在每个小区内都设置采样点,如果减少,又应该以怎样的密度布局。

  除了菠菜、大白菜,中新财经记者注意到,菜市场里的多种蔬菜价格有所下降,若和去年同期相比,部分蔬菜价格更是直接“腰斩”。例如,菜市场里3元一斤的芹菜,去年11月份每斤曾卖到6元。

  11月22日,王雪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逃生过程时,仍然觉得胆战心惊。她所在的公司主要加工秋衣秋裤,二三十名员工大多是女性,平时,妇女们忙完家里的农活,便来厂里打零工。最近赶上疫情,加上这个季节的活不多,不少员工都没有去上班。

庄惠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