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跃大江 过江再提速(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来源: 南风窗
2024-06-10 23:12:27

  长江下游,碧波奔涌,百舸争流。江苏泰州长江大桥与江阴长江大桥之间,一条钢铁巨龙横卧江面,蔚为壮观。

  这是长江上又一座“超级工程”——常泰长江大桥。6月9日,随着主航道桥钢桁梁合龙段焊缝焊接完成,常泰长江大桥正式合龙,实现全桥贯通。大桥全长10.03公里,刷新多项桥梁世界纪录。明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后,江苏泰州到常州的车程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到20分钟,大桥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越滚滚江水,隔江相望的常州和泰州,历时近5年终于“牵手”。

  过江通道与黄金航道相互适应

  大桥监控指挥中心临江而建。站在二层露台凭栏远眺,只见一座钢结构大桥笔直延展、伸向对岸。

  常泰长江大桥由一座钢桁梁斜拉桥、两座钢桁拱桥和一座连续钢桁梁桥组成,工程规模巨大,成为中国桥梁建造中的一项标志性工程。

  1208米——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

  “大桥地处长江下游,往来航船如织,需要满足5万吨级海船和10万吨级散货船通行条件。”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副指挥长尹震君说,为了保障通航安全,桥梁主跨必须一跨过江,拟定的主跨跨度从980米、1120米、1148米增至最后的1208米,为的便是实现过江通道与黄金航道的相互适应。

  跨度越大,要求桥塔越高、沉井越深。放眼整座常泰长江大桥,南北两座“钻石型”桥塔高耸入云,高达350米;江面以下64米,面积相当于13个篮球场大小的两个巨大沉井扎根江中,确保大桥结构稳固、安如磐石。

  388米——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

  沿着引桥一路前行,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南北两侧拱桥。为了满足沿线港口、码头运输的通行需求,常泰长江大桥除主跨1208米的主航道桥外,分别在泰州泰兴天星洲和常州录安洲设置了专用航道桥,与主航道桥一起,共同服务长江黄金水道。

  以天星洲专用航道桥为例,全长727米,其中主跨达388米,超越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跃居世界首位。为保证受力强度,专用航道桥采用钢桁拱桥结构形式,建设中使用约4万吨钢材,接近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总用钢量。

  三位一体,实现世界 最大规模多功能荷载非对称布置桥

  中铁大桥院常泰长江大桥设计负责人郑清刚告诉记者,在长江下游宽广的江苏段江面建造桥梁,最大挑战是如何高效集约利用长江岸线及周边土地。

  为了节约岸线资源、保护长江生态,设计者“自我加压”:大桥采用上下双层布置,其中上层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上下游侧分别设置为双向城际铁路和四车道普通公路。公铁合建、三位一体,不仅大幅提高了桥梁综合运输能力,也成就了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于一体的过江通道。

  配备“超级装备”、应用“超强材料”、打造“智能工程”

  中国制造支撑中国建造

  大桥项目规模庞大、体系复杂、结构多样,面临水文泥沙、地形地质和通航、航空限高等诸多技术难题。多个“世界之最”的实现,源自设计、施工、管理上的不断创新突破。

  配备“超级装备”,投用全球最大吨位桥面吊机。

  5月29日,长江江心,随着巨型吊机发力,数十根吊索提起最后一节钢桁梁缓缓上升,经过2个多小时吊装,这个大“积木”顺利“卡”进空位。至此,历经近16个月,大桥吊装全部完成。

  “建桥就像搭积木,每一块钢桁梁都好比一块积木,需要一段段拼接到位。”中交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常务副指挥长种爱秀说,别小瞧这块“积木”,常泰长江大桥主跨长、双层桥面重量大,全桥共有91个大节段,最大单体重量达到1866吨,传统吊机根本吊不动。

  去年9月,由中交二航局参与研发的1800吨级全球最大吨位桥面吊机投入大桥建设。新型吊机不仅“力气大”,最大起重量为2000吨,最大起升高度80米,相当于一次性将1400台小轿车提升至25层楼的高度;还“很聪明”,能实时监控施工状态,并可远程管理与调控,提升吊装性能60%以上。

  应用“超强材料”,满足超长超重斜拉索施工。

  乘坐升降机步入上层桥面,桥身宽阔延展,主塔高耸,一根根粗壮的绳缆均匀排布,将二者紧紧相连。这便是主桥的关键受力设备——斜拉索。

  项目自主研发的斜拉索抗拉强度高达2100兆帕,相当于在一个拇指指甲盖上停了15辆小轿车。起吊、悬挂、对接……9个多月里,施工人员配合吊机,在300多米的主塔上“穿针引线”,将由400多根直径仅7毫米的钢丝组成、平均重量约100吨的斜拉索,一根根精准挂在桥面上。312根斜拉索如同一双强健有力的“臂膀”,让大桥凌空江上、稳稳伫立。

  打造“智能工程”,提升建设品质和施工效率。

  纵览大桥施工全程,智能技术贯穿始终——在构件预制上,投用国内首条钢桁梁全过程智能生产线,自动化焊接率由50%提升至90%以上;在主塔施工中,创新研发部品钢筋智能建造技术,变“桥上施工”为“塔下作业”,使高空作业人员减少超60%,生产效率提升近40%;在拱桥建设时,全桥布置518个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预警施工过程,合龙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

  “以安全监测、智能装备、项目管理、施工工艺为出发点,依托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项目实现了对常泰长江大桥建设全过程的‘可知、可测、可控’。”中交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康学云表示。

  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缓解“过江难”,交通“补短板”

  站上主航道桥塔远眺,30公里开外,泰州长江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分列两侧。溯江而上,南京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桥桥飞架;顺流而下,苏通长江大桥、崇启长江大桥连通两岸。

  壮美长江,飞虹遍布。为何再建大桥?

  在泰兴七圩渡口,一辆辆客货车正通过闸机、有序排队,等待乘轮渡前往常州。常州和泰兴隔江相望,走轮渡,通过量小,还易受天气影响;但若不乘轮渡,只能绕行泰州大桥或江阴大桥,通行时间约1.5小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江运输需求增加迅速,过江通道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江阴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等过江通道,交通量严重饱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建桥不仅能缓解群众“过江难”问题,也是交通“补短板”工程。

  长远来看,大桥的建成将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常泰长江大桥北接沪陕高速公路,南接江宜高速公路,大桥建成后,将形成一条新的南北向通道,提升路网整体运行效率,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目前,江苏过江通道累计建成18座,在建10座,沿江两岸设区市之间均有过江通道直通;到2025年,已建、在建过江通道将达到30座,届时将基本缓解过江交通问题。

  (人民日报)

  早在2022年年初,就有网友指出,“丫丫”和“乐乐”的生存情况不容乐观。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2月1日,“乐乐”突然离世。这也让网友更加牵挂“丫丫”的健康状况,呼吁尽早接“丫丫”回国,使其安享晚年。

  2023年春节假期刚结束,以“冷”开年的上海终于迎来暖阳。长江入海口南侧,一艘未完工的白色巨轮安静地伫立在船坞中。走进巨轮内部,三千多名工人正在抓紧时间施工。还有一百多天,中国建造的第一艘大型邮轮即将出坞。

  从1977年到1982年,邓小平12次谈到船舶工业。“我们造的船,比日本便宜,我们的劳动力便宜,一定可以竞争过日本。”邓小平在1978年6月28日在听取六机部和海军汇报后断言。邓小平还建议,“要多造船,出口船,赚外汇,主要多搞中小船,以民养军。”“造船工业最大的问题是技术改造,要积极引进技术。”“引进技术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管理在内。”

  振动和噪声评估是国产邮轮目前尚未完全攻克的难题之一。“一个房间里,不同物体能产生多大噪音,减振降噪材料又能起到多大效果?这些数据最好在设计阶段就完成评估,一旦完工,修改难度极大,而局部增加隔音材料,又会影响船身重量。”李嘉宁解释说,除了利用专业的仿真建模软件进行分析,还必须有准确的设计输入条件。目前,通过建造两艘邮轮,外高桥也将不断收集和丰富主要振动噪声源和大部分隔音材料的数据。

  王猛初入社会时,也过了好一阵“放荡不羁的生活”。直到2013年他开了一家保温杯贸易公司,赚工厂和客户之间的差价。当时,他只有21岁。2019年,通过贸易公司积累了一笔资金后,王猛开始投入保温杯生产。三年来,销售额每年至少保持20%以上增长,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依旧有40%左右增长。现在,工厂有150多名员工,流水线一天最多能生产3万个保温杯。

  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总吨位达13.55万吨,长323.6米,型宽37.2米。如果将邮轮垂直立于地面,比迪拜帆船酒店还要高出3米。

吴淑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