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粽飘香 意绵长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6-07 22:10:24

  【新闻随笔】

  作者:王禹欣

  年年端午又今朝。抓一把浸泡好的糯米,配上腊肉丁或红枣等馅料,包裹在粽叶中蒸煮——这些或尖角状,或四方状的粽子便在水汽的沁润与滋养中渐渐溢出了香气,弥散在街头巷尾的喧闹中、阖家欢聚的餐桌上,氤氲出端午时节独有的韵与味。作为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历经千年岁月、跨越时代变迁,积淀出丰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符号。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节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意涵。岁逢农历五月,毒虫滋生、瘟瘴易发,正是“祛病防疫”的关键期。由此衍生的“兰汤洗浴”“挂系艾蒿和菖蒲”“薰苍术、白芷”“饮雄黄药酒”等习俗便成为端午特色,传递着人们祈望国家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健康的强烈愿景,彰显着“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思想。此外,鼓声喧天、浪花飞溅的龙舟竞渡亦是端午一景。这起源于古代龙图腾的祭祀仪式,已从最初的祈福天佑,逐渐演化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让人们在奋楫争先的红火氛围中,领悟力争上游、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如今,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一代主动拥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守正创新之姿,赋予端午节更多“打开方式”。社交媒体上,“端午安康”“赛龙舟原来这么燃”等词条频登热搜;电商平台上,端午文创产品点亮节日消费,“粽子不用煮”“艾草包成花束”营造满满“氛围感”;网络上《端午奇妙游》等文化节目频频“出圈”、成为“爆款”……传统与时尚的碰撞、民俗与国潮的交融,让端午文化真正“火”起来、“活”起来,迸发出持久的文化魅力,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光添彩。

  粽香飘四海、彩绳“系”五洲。端午节作为我国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的民俗节日,更象征着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豪迈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无论是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上,龙舟作为展示项目亮相奥运赛场,标志着龙舟启动了入奥程序;抑或是在“2023中俄端午节”上,一些俄罗斯孩子在祖辈的陪伴下现场练书法、学国画、包粽子,身着汉服参加演出;还是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裹粽比赛上,国外民众纷纷来到现场,体验别开生面的裹粽教学体验活动——如今的端午节,已成为一场举世同庆的盛会,构筑起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寰宇内外的每一次欢聚、每一句祝福,都让端午文化传得更广、走得更远,也彰显 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弦歌不辍,文脉绵长。从端午文化中洞见历史,从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守望国与家的记忆,承续古与今的辉煌。佳节已至,让我们吃上一口软糯喷香的粽子,品一阵香囊艾草的芬芳,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走得越来越踏实、越来越稳健,更加有自信、更加有力量!

  多项非遗活动也将和市民见面。全市将组织非遗传承人和老字号企业举办重点活动46场次,包括传统民俗庙会、传统舞蹈非遗展演、非遗互动体验展、老字号年货节、国潮手工市集等,既有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体验的精神文化食粮,又有群众餐桌上的老字号非遗美食年夜饭。

  方红卫:“我们现在的这种开放,更重要的我觉得是一个格局,如果把地方发展放在了世界经济的大盘中去考虑,把自己的产业链置于一个内外联动的格局,那么对外开放的内在动力就产生了。”

  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作为中国第一个人才特区,中关村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拿出更多创新举措,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对人才的真需求、真困难、真问题给予切实关注,让人才金字塔更加坚实稳固,为我国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探索成功路径。

  欧洲政策中心政策分析师菲利普·劳斯贝格认为,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欧元对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美欧利差扩大将继续推动投资者抛售欧元资产、增持美元资产,进而导致欧元进一步贬值。日本西格玛资本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田代秀敏表示,美联储加息直接导致世界各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过加息,美国将自己面临的困境及可能发生的危机转嫁给全世界。”

  摩喉。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住咽喉。端坐或站立,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双手交替30次为一遍,可连续做2至3遍。这种方法有利咽、止咳、化痰的作用。

  陈昱东赛后表示,目前自己并不在最好水平,身体状态也不是很好,后续将积极训练备战国际比赛。

吴千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