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谈科学家精神:爱国、奉献与求实

来源: 网易网
2024-05-31 15:48:15

  中新网成都5月30日电 题:科技工作者谈科学家精神:爱国、奉献与求实

  作者 王利文

  “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信念、兴趣、使命感。”谈及科学研究的秘诀,中国科学院院士、“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表示,这些内在动力驱使科研工作者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下去,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一位位胸怀祖国、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科技工作者用自己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诠释何为科学家精神。

  作为国际上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拉索”在四川甘孜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等待着宇宙“信使”。在曹臻看来,“持之以恒”是科学研究的关键,只有长时间地投入和坚持,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科研机遇,取得重要的科学发现。

  “做从‘0’到‘1’、从无到有的事情,就是科学家精神。”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戚智勇看来,科学家精神代表着脚踏实地,真正地去创造创新,进一步扩展新材料、新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2022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研发的植物工厂集成技术,在卡塔尔实现了“沙漠上种蔬菜”,目前该技术已在海内外大量应用。当看到城市屋顶出现一个个花园 菜园、沙漠戈壁滩种上了一棵棵果树时,戚智勇感触颇深,“科研成果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是科技工作者最大的慰藉。”

  2020年,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建成投用,填补了我国西部地区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体系的布局空白。对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创新应用部算法专家向玉开而言,科学精神就是“执着的钻研精神”。去年,他与团队通力合作,为成都大运会气象预报实现更高空间分辨率、更快的预报频次提供了有力的算力支撑。

  科研成果赋能城市盛事,让向玉开和团队倍感自豪。他认为,科研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不放过每一个小的报错、每一次与预期不相符的结果,认真剖析原因,不理所当然地接受结果,才能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中成长。”

  科学与工程相融合,从解决一个个现场实际问题做起。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创新部部长姚京川、地质研究中心负责人吕菲谈到,团队最激动的时刻不是技术实现某项突破或者实验结果成功,而是切实能够发挥平台作用协同攻关,让科研成果在一线应用,解决施工现场的工程问题。

  “一切科研活动都以现场需求为导向,一切成果都以现场实用为目标,这是我们作为铁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姚京川和吕菲表示,多一项技术应用,就可能为一线施工人员减轻一份负担。(完)

  <strong>时间:2023年2月7日</strong>

  在这样的背景下,《破冰行动》《扫黑风暴》《对决》《罚罪》《巡回检查组》《扫黑·决战》……一批“扫黑剧”接连出炉,直至不久前的春节,讲述一场跨越20年扫黑除恶斗争的《狂飙》以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高达59.6%的成绩,刷新了近年来国产剧的历史纪录。

  远方的客人走进大山,乡亲们端稳了旅游饭碗。脱贫户俄莫冷珠过去推着板车走十几里山路,到景区附近摆摊卖水果。去年初母亲病重,俄莫冷珠作为唯一的儿子得陪护在床前,很难出摊了,收入减了一截,而医药费花销不少。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将俄莫冷珠确定为返贫风险重点监测人员,优先把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安排给他,每月报酬800元。

  国元证券总裁助理、投行部总经理王晨表示,“全面注册制政策红利为投行业务带来巨大机会,同时也为行业分化按下‘加速键’,投行业务资源向头部券商集中,券商投行头部效应加剧,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压缩。”

  站在当前时点,搜索引擎市场成为ChatGPT商业化的首个燃爆点。

  <strong>蔡家宅</strong>

孙应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