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老舍戏剧节论坛举行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24 06:57:15

  戏剧节如何连接不同的生活

  第七届老舍戏剧节论坛举行

  大戏看北京·2023第七届老舍戏剧节主论坛之一《戏剧节之于国际艺术交流的积极作用》,近日在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举行,近80万网友通过京城十余家媒体平台的直播,共同观看了此次论坛。

  论坛上,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城说:“有交流、有沟通、有碰撞,才能有更新的想法,才能共同促进戏剧行业向前发展。今年的老舍戏剧节把话题聚焦在了‘戏剧节之于国际艺术交流的积极作用’,是因为我们已经明显地感受到国内的戏剧节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国际化。”

  活动由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中国分会理事长彭涛主持,对于为什么要做戏剧节(艺术节),怎么做戏剧节,要做什么样的戏剧节,各方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北京国际影偶艺术节总策划杨乾武对艺术节如何定位自己的文化品牌深有感触:“我们定位是小而美,特而精。‘公益化、国际化、当代化’是我们的几个标准,希望让影偶艺术进入当代人的生活。”

  上海·静安戏剧谷节目与品牌经理朱卉分享说:“海纳百川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从诞生那一天起就立志以开放包容的态度 打造一个拥抱海内外戏剧的平台,不仅展示国内优秀剧目也展示国外前沿作品,让同行在这里感触世界最前沿戏剧的脉搏,让观众在家门口与世界共同分享戏剧带来的感动。”

  讲述

  戏剧节从大城市走向小城

  近几年,国际性戏剧节开始从大城市走向小城,戏剧节如何才能更全面有效的推进城市发展,来自海丝泉州戏剧周全国南戏展演宣传策划、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导演曾龙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愿望。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是海丝泉州戏剧周全国南戏展演的国际化历史基因。曾龙说:“泉州的演出行业是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在2008年之前,我们当地观众看戏是不买票的。2008年第一次进剧场的演出,只有9个观众。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坚持每周演出,至今15年,一直在默默坚持。逐渐地我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剧种、更多的人,直到2023年我们终于做了第一届海丝泉州戏剧周。除了演出之外,我们在极具闽南风格的空间里去做活动,做研讨会,将活动与前来游玩打卡的游客融为一体,希望以最时尚的方式,秀出古老戏曲的传帮带,让高品质的戏曲活动成为品牌。明年,我们还会尝试新空间的演艺,老戏新演,给从事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更多发挥的空间,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给年轻人提供更多创作机会

  “在桂林的八年是欧阳予倩先生戏剧观成熟最重要的八年,那时候他的想法就已经是现在我们做的戏剧节的框架和规模了,此前我们去考察受到非常大的震撼。这也是中央戏剧节学院决定参与桂林艺术节的原因之一。”桂林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艺委会秘书长、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杨硕说。在桂林做艺术节最大的难题是,供演出使用的标准剧场很少,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发户外空间资源,而才举办三届的桂林艺术节已经有一半的演出空间是在户外进行的,漓江边、溶洞里、象鼻山下等都成为天然剧场。杨硕说:“我们希望在桂林用戏剧可以连接更多的人,连接不同的生活,我们希望桂林艺术节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展示的平台,为年轻戏剧人提供更多的保障。”

  本组文/本报记者 郭佳

  安安(化名)是河南省开封市一家县级妇幼保健院的护士,她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通过每天下班在夜市摆摊卖串串,本职工作月薪在两千左右的她,收入基本可以增加一倍。“看到卫健委发文说现在鼓励医护人员兼职了,我还年轻不怕辛苦,就想着能多挣一点,每天下午5:30下班后,我就会去摆摊。”安安说。

  光大证券分析称,在此前严控负债规模的背景下,房地产高杠杆扩张路径已明显受限,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预期在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稳妥处置恒大等头部激进房企风险的同时,商品住宅开发的行业格局将得到重塑,国企及低杠杆民企向前、高杠杆民企向后,带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另外,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得东亚雨带北移,从而使得我国北方变湿。因此,全球变暖可能是造成近二十年来东亚沙尘活动减弱的主要“幕后推手”。

  根据美国白宫网站实录,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10日对此作出回应时称,“以色列和它的阿拉伯邻国们关系越好,对所有人就越有好处”,疑似误把“伊朗”说成了“以色列”。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湖南代表团拟以代表团名义提出的《关于支持加快推进湘桂运河建设的建议》《关于支持长株潭培育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关于系统推进洞庭湖保护与治理的建议》《关于支持湖南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全力打造全国重要信创产业基地的建议》《关于支持湖南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建议》《关于支持湖南能源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等七件建议。

  邓帅认为,监管态度会作为链条传递下去,“监管部门对平台的态度会传导到平台对商家的态度,在依法依规的范畴内,完善对平台治理的包容审慎监管,对一时看不准的新业态,设置一定的‘观察期’,分类采取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警示告诫等柔性执法方式,激活平台经济的消费活力。”

李怡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