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善食之趣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5-30 13:01:09

  类似的叙事还见于邵博《邵氏闻见录》。经筵官员于资善堂会食,听苏轼盛赞河豚味美,便问河豚是何种滋味,苏轼回复简约绝妙:“直(值)那一死。”河豚味美且有剧毒为天下所知,而在苏轼看来,河豚滋味之美难以直接言说,便为尝鲜而身死,亦是值得。

  鲜美河豚与肥腴熟肉皆是美味,而苏轼为吃甘愿冒痛风、身死之险,虽有妙趣,却亦过于贪口腹之欲,明显不符合儒家的中庸哲学。至北宋末期,士人笔记中对苏轼同类故事的记载已有雅化趋势,以苏轼与刘贡父的“三白”戏谑为显。“三白”最早见于朱弁《曲洧旧闻》。苏轼回忆在制科考试时所食美味,称“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世间有八珍也”。刘贡父追问何为“三白”,对曰:“一撮盐,一楪生萝卜,一碗饭,乃三白也”,引刘贡父大笑。之后刘贡父请苏轼过其家吃皛饭,案上所设惟盐、萝卜、饭而已——盖取三白为皛字。苏轼再邀刘贡父赴家宴吃毳饭,案上空无一物,盖毛与无同义,毳字意为三无,既无盐,亦无生萝卜与饭。与之前所载的猪肉、河豚不同,“三白”叙事不粘连于口欲之乐,更凸显宋代文士的文字游戏,趣味雅化。

  “三白”故事此后屡见于宋人笔记,而叙事主人公或有所变更。如曾慥《高斋漫录》所记,钱穆父邀苏轼食皛饭,亦是设饭一杯、萝卜一楪、白汤一盏而已。宴邀之前记有苏轼的宴饮观,“寻常往来,须称家有无;草草相聚,不必过为具”,豁达、简约的生活态度跃然纸上。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据陆游《老学庵笔记》所记,苏轼兄弟双双被贬岭南时,曾于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见道旁有人卖汤饼,便共食于道。荒郊野岭,食物滋味糟糕,简直“觕恶不可食”。苏轼食之殆尽,见一旁苏辙对箸叹气,忍不住大笑:如此觕恶的食物不一气吃完,难道还要细细咀嚼品味吗?此时苏轼已近花甲,此或是兄弟二人最后一次同食。荒村、恶食、老迈、贫病,人世诸多艰险,皆付笑 谈中。

  善烹调、知食物之美,且诙谐善谑,是宋人为苏轼勾勒的写实侧影,又在不同时局中得到再解读,形象被重新解构并得以流传。在记录与虚构再创造中,苏轼逐渐成为宋代文士(尤其南宋文士)所憧憬的鼎盛宋世的典型象征。早前对苏轼善食的记载虽极富趣味性,而不免偏于俚俗。在宋世流转中,逐渐偏重对苏轼雅趣形象的营构,体现出将诙谐滑稽语雅化、挖掘戏语中严肃认真一面等特点。而原本贪嘴善食的苏轼形象亦向庄谐雅正过渡,是为苏轼形象在历史生成中获再评价的文学表达。认为河豚鲜美“值那一死”的苏轼显然过分贪恋口腹之欲,不符合南宋士人眼中才学胆识趣俱存的国士苏轼。南宋末孙奕的《履斋示儿编》中,对苏轼品河豚的记录便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小说笔法言说苏轼受人之邀品评河豚,且宴请者及阖家老幼都高度重视苏轼的品评。孙奕在相关记述结尾的评论无疑是合理化了苏轼将食欲与生死相连的评析,肯定苏轼的品评。

  2013年,《中国经济周刊》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常熟共有3500多家服装企业,却仅有波司登一家被人熟知,雪中飞、康博等稍有知名度的品牌,也均隶属于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麦卡锡何许人也?是共和党胜选中期选举后,众议院选了几天几夜,选了多达15轮才选出来的众议长。这一点,可是美国众议院选举百年未有之现象。而他担任众议长以来,多次在美国国内谈及的问题,还是美国政府的债务违约风险问题。这一点,此前在非洲访问的耶伦也多次提及。

  <strong>2021年,执行某大项任务表现优异、成绩突出;2022年,带队完成某大项任务,成果获全军一等奖……</strong>说起林裕昌这两年取得的成绩,官兵都竖大拇指。该旅领导说,<strong>正是考虑到林裕昌实绩突出,各级反复考量,最终决定为他申报二等功。</strong>

  养殖小区的投资约为200多万元,其中有近百万元投资款需要向银行贷款或亲友借款,部分小区获得了政府补贴。小区建成后,由小区经营者集中挤奶、制冷保鲜,运输送到乳企。“乳企当时是两笔账,挤完奶以后都有计数,奶款是奶款,打给各养殖户,咱们挣的就是管理费,挤奶、保鲜、运输,一吨奶给你多少费用,最高的时候一吨400块钱,旱涝保收。”陈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我在去年年底预约了提前还贷,当时最快只能选一个月之后的。现在一个月过去了审批还没通过,我打电话问银行,说是去年10月的申请还没处理完呢,我估计要排到4月。”

  还有更有趣的。同样是饺子,在《随园食单》中另外有“颠不棱即肉饺也”一项。袁枚去广东时,写下了“吃官镇台颠不棱,甚佳”(品尝过颠不棱,味道很好),当时广东的饺子是用英语的读法dumpling来称呼的。

李淑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