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法治护航粮食安全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07 15:41:40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以高水平法治护航粮食安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报记者 亓玉昆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深入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领域改革成果,对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以及粮食应急、节约等分别作出明确规定。

  “作为我国粮食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粮食安全保障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地方抓粮更有积极性

  在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一望无际的高标准农田内,水渠纵横交错,马路直通地头。

  “我管理600多亩土地,忙的时候也只需三四个人,现在种地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望着沉甸甸的麦穗,新乡市西合角村种粮大户申继锋自豪地说,这些年通过不断更新机械,耕种管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种粮积极性和丰产信心。

  保障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必须回答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确保农民增收、维护好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这是粮食安全保障法制定过程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明确国家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和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要求采取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调动粮食生产者和地方人民政府保护耕地、种粮、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增效、粮食生产者增收……粮食安全保障法的相关规定,给农民吃上“定心丸”,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地方抓粮更有积极性。

  “当知农、爱农、敬农的年轻人源源不断加入新农人行列,农业发展就会更有希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喜欢称自己为“新农人”,前不久参加了粮食安全保障法实施座谈会,她说,要想方设法提高种粮收益,更好保障粮农权益,提高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为鼓励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各地积极落实耕地地力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耕地轮休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等扶持政策,取得明显效果。

  “粮食安全保障法坚持劳有所得、得失相当,一方面要求健全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形成市场为基、农业优惠、粮价科学、农民增收的激励机制,促进农业增效、粮食生产者增收;另一方面要求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资源流动的激励导向作用,实现资源调度与利益流动统筹协调。”吉林大学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院名誉院长房绍坤说。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粮食安全保障法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专设耕地保护一章,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黑土地、撂荒地、盐碱地等分别作出针对性规定;明确“国家推进种业振兴,维护种业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等。

  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走进中央储备粮兰州直属库,宽阔整洁的厂区矗立着一座座巨大的粮仓。推开一扇仓门,丰收的小麦映入眼帘,平展展一片,粮面平如镜、走道直如尺。小麦颗粒饱满,抓一把,手感沉甸甸的。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国家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保持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

  “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能力必须牢靠地建立在我们自己身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庄晓泳说,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国家建立粮食储备体系,合理确定粮食储备的品种结构、区域布局,确保数量和质量安全;明确承储政府粮食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风险事项报告制度;地方政府指导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鼓励自主储粮,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做强做优粮食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

  “包装袋要排放整齐,大米要仔细检查。”位于重庆市荣昌区清江镇竹林村的久丰水稻股份合作社仓库内,合作社负责人张玲玲正带着村民包装大米。

  “合作社目前建有多个粮仓,可以保障数千吨粮食安全储存。”张玲玲介绍,她还开办了一家大米加工厂,生产的大米不仅上了当地居民的餐桌,还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粮食安全保障法从政策引导、技术服务、金融支持、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多链条为粮食从业者保驾护航。”魏巧说。

  为推动粮食流通、加工高质量发展,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粮食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明确国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健全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粮食经营者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同时,该法明确国家鼓励和引导粮食加工业发展和结构优化,科学布局粮食加工业,协调推进粮食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保障粮食加工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此外,还鼓励产销合作,促进区域粮食供求平衡。

  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应综合施策。”庄晓泳介绍,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国家加强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防御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国家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开展商业性保险业务;国家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粮食应急管理体制,制定粮食应急预案,按规定启动应急响应。

  耕好节粮减损“无形良田”

  近日,2024年安徽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阜阳赛区)现场观摩会在阜阳市颍州区举行。金色的麦浪起伏荡漾,伴随着出发的指令响起,一辆辆收割机竞相驶入田间,在机器轰鸣声中,小麦迅速被卷入收割机中,收割、脱粒、秸秆粉碎、颗粒入仓,顷刻间便完成了各自区域的收割任务。

  “我专门对收割机进行了改造,比如在割台上添置挡帘,防止机收时麦粒弹出;在拨禾轮上增加弹齿,防止漏割……”这是阜南县农机手邢金奎多年积累下来的操作经验,也是他此次拔得头筹的“秘诀”。

  “机收减损是降低农业生产损耗、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阜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付景军说,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比赛,更是引导农机手进一步精进技能,降低机收环节粮食损耗,确保小麦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粮食生产者应当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和生产作业管理,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国家鼓励和支持推广适时农业机械收获和产地烘干等实用技术,减少产后损失;国家推广适度加工技术优化工业用粮生产结构,调控不合理加工转化;明确政府部门、粮食生产经营者、企事业单位、学会协会及公民个人、家庭等有关主体的节约义务;规定公民个人和家庭应当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

  “粮食安全保障法全方位、全过程推进粮食节约,在激发生产者积极性的基础上,呼吁消费者合理消费、厉行节约,以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房绍坤说。

  此外,该法首次在法律中明确“树立大食物观”,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既要保数量,也要重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

  9月8日,菲律宾2艘运补船和2艘海警船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中国海警依法对菲船只进行严正警告、全程跟监、有效规制。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坚决反对菲方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违规建材。中国海警将依法在中国管辖海域持续开展维权执法活动。

  今年53岁的李香菊是张家界敦谊小学一级语文教师,从教31年,她业务过硬,工作勤奋,深受好评。在了解到李香菊老师家庭困难且带病坚持上课,刘革安嘱咐她要多注意休息、保重身体,鼓励她继续保持坚强乐观的态度,在教学岗位上发光发热。

  从国际法方面来看,菲律宾对仁爱礁的“主权主张”没有任何法理依据。历史上,菲律宾长期被包括西班牙、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殖民。1946年,菲律宾在美国给予自治权、承认其独立的背景下宣告独立,开始具备作为一个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此前,不论是西班牙还是美国,在作为菲律宾宗主国期间都没有将仁爱礁纳入其领土范围,也没有对中国享有包括仁爱礁在内南沙群岛主权提出任何异议,因此仁爱礁从来就不属于菲律宾固有领土。

  楼春豪认为,印度想从“中国+1”中极大获益面临一些固有挑战,特别是自身民族主义经济政策取向、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掣肘、来自东南亚经济体的竞争等,都会影响其相关政策的效果。在他看来,越南、印尼、印度等国未来有潜力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支点,但如果西方国家将过多泛政治化因素和阵营对抗思维掺杂进来,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中国不必过于担忧“中国+1”或“中国+N”带来的冲击,而是应致力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丁一汇:变暖是个双刃剑。气温升高后,大气的饱和比湿值增加了,也就是说,湿空气想要达到饱和的难度增大,更不容易形成降雨。如果饱和比湿值增加的程度,快于实际大气中水汽的增加速度,非但不能增加降水,还会带来干旱。比如南疆部分区域温度增加得很快,但水汽增加的速度跟不上,空气难以达到饱和值,可能加剧干旱。

  乌斯满聚集5000余土匪,在新疆、甘肃、青海交界地发动暴乱,四处劫掠。中共中央西北局领导反间谍部门和军民武装,对乌斯满间谍匪帮给予了坚决打击。

王任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