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中国宫灯第一村”:非遗跨界联动 龙元素灯受宠

来源: 南方网
2024-06-15 17:49:27

  中新社石家庄2月5日电 题:“中国宫灯第一村”:非遗跨界联动 龙元素灯受宠

  作者 赵丹媚 俱凝博 翟羽佳

  “和往年相比,今年客户更喜爱印有龙纹搭配祥云图案的灯笼。”将最后两个3米高的大灯笼打包发货,忙碌了一年的白军平终于有时间歇歇了。家中不大的院子里,制作灯笼的工具占据了大部分地方,小院右边角落中,白军平的爱人董新缺已经支起大锅炖起年肉。

  如果说年夜饭是中国人对年味的味觉记忆,那么红灯笼可称得上是中国人对春节的视觉印象。在中国,每10盏宫灯中,就有8盏产自“中国宫灯第一村”——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屯头村,每天有数十万件宫灯从这里转运到全国各地。

  今年69岁的白军平是屯头村远 近闻名的宫灯制作手艺人,他擅长制作2米以上的大型灯笼,被大家称为“灯笼大王”。“最大的我做过10米高的灯笼,其实原理是一样的,20米的我也能做。”能做的底气,来自白军平精湛的手艺。

  坚持手工绑线、定型,一只3米高的灯笼,就有40多根钢丝做“龙骨”支撑,每根“龙骨”之间还要层层绑线定形。40余年的制作经验,让白军平即使戴着毛线手套也能精准定位绑线位置。“大型灯笼大多用在户外场所,必须把骨架做结实,这样风雪都不怕,更结实耐用。”

  藁城宫灯最早可追溯至东汉。相传,因其外形美观、工艺精良曾进贡宫廷,因而得名“宫灯”。经年累月,参与宫灯制作的手艺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以屯头村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制作与销售区域,产品统称“藁城宫灯”。2007年,“藁城宫灯”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每到腊月,是屯头村最忙的时候,家家户户忙着赶制灯笼,红色的光晕映照在窗户上,也照出浓浓年味。

  “近年来,藁城宫灯已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发展到转灯、羊皮灯、纸雕灯等18个系列200多个品种,造型也更丰富。”屯头村党支部副书记白彦光说,目前藁城宫灯已经占据了国内宫灯80%的市场份额,年产量上亿对,年产值超20亿元人民币。同时还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今年海外销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为了让非遗技艺不断创新,藁城宫灯也玩起“跨界联动”。

  “今年涉及龙题材的比较多,我们设计的‘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等图案的纸雕宫灯,基本上都是供不应求。”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蔚县剪纸手艺人史有全说,纸雕宫灯不仅是蔚县剪纸艺术与藁城宫灯造型艺术的结合, 还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榫卯原理,非遗技艺相结合后,创造出的纸雕宫灯文化味足、趣味性浓。

  制作纸雕宫灯的原料主要选自山东的白卡纸,挺度和光泽度好,印刷也更鲜艳。“这款新研发的纸雕宫灯四角共雕刻了8条龙,下面辅以祥云,灯上的龙风姿雄健,立体感十足。”史有全说,今年他们弥补了纸雕宫灯不能发光的遗憾,研发出可手提可发光的纸雕方形工艺灯和三角形工艺灯,深受孩子们喜爱。

  “我觉得对于每个国人来说,灯笼从不只是照明工具,从新年、庆典,到结婚、生子,它参与了我们每个重要时刻,它更像一种吉祥祝福,也象征家庭的团结和温暖。”(完)

  3年来,中国有效应对了全球疫情流行冲击,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传播。事实证明,中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为充分发挥案件的警示教育和惩治震慑作用,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云南省纪委监委7日对外通报四起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包括贪污贿赂、滥用职权、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

  <strong>制造业企业补链强链</strong>

  <strong>讨厌</strong>

  她表示,医保是台湾居民在大陆安居乐业很重要的一方面。在大陆就业和居住的台湾居民,参加医保不存在政策障碍,均可按规定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截至2022年三季度,港澳台在大陆参保人数达31.0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3万人。

  根据《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数量将超过200个,已建和在建规模将跃升至亿千瓦级,预计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6200万千瓦,这相当于近3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新型储能方面,国家能源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5年末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年均增长50%以上,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程佩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