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赣鄱看非遗:豫章绣进校园 大手小手共传承

来源: 学习网
2024-06-04 18:26:05

  中新网南昌6月4日电 (巫发阳)“绣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下针的顺序,还要选择合适颜色的丝线,这样才能绣出好看的作品……”近日,走进江西南昌市东湖区邮政路小学,这里正在进行豫章绣手工课程,数位非遗传承人手把手地教小朋友们绣制豫章绣作品。

  据了解,豫章绣有着近300年的历史,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豫章绣第八代传承人余正连和周南英共同设计了简单易学的豫章绣手工课程,让更多零基础的学生可以领略豫章绣的魅力。

  课堂上,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挑选了各自喜爱的图案,既有动漫卡通人物,也有花鸟虫兽简体画,她们一针一线地细心绣制,豫章绣老师在一旁耐心指导,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逐渐明晰起来。

  “2019年,我们就开始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了,这门课还入选了南昌市第一批课后服务白名单。”余正连介绍,她们一共有60多位豫章绣老师,先后为南昌市20多所中小学、5000多名学生提供豫章绣教学服务,有效地促进了豫章绣的普及与推广。

  周南英表示,豫章绣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意志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广大中小学生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播非遗。

  “我是从上个学期开始接触豫章绣的,它们很有意思。我已经绣好了熊猫、繁花等作品,我非常喜欢,妈妈也很支持我。”邮政路小学六年级学生毛钰鑫笑着说。

  据了解,在南昌市第三届“我是小小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手工作品展活动中,南昌市二十七中、南昌市豫章学校教育集团紫金校区、南昌邮政路小学邮政路校区等学校的19幅豫章绣作品获得了一等奖、三等奖等优异成绩。

  “我们的非遗课程不仅走入中小学,还走入了大学校园,先后与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豫章学院等学校合办‘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将豫章绣设置为高校选修 课程,助推豫章绣传承和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余正连介绍。(完)

  无论是“新十条”之前还是之后,ICU里的紧张和秩序都没有变。“不管乙类甲管还是乙类乙管,只要病情符合ICU救治需求的,能从ICU器官功能支持治疗获益的,我们都会收。”彭振丽说。

  口岸出入境大厅于6时30分正式开闸,海关及边检人员陆续就位。开关后,大厅外虽偶尔排起长队,但随着人们有序过关,队伍在十分钟左右便迅速缩短。海关工作人员耐心地对过关民众讲解注意事项,现场秩序井然。

  6点30分开闸后,深圳湾口岸的海关及边检人员陆续就位,工作人员耐心地对过关民众讲解要注意的事项,现场秩序井然。

  《公羊传》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里的“饥者”和“劳者”,其实已经涵盖了中华历史上的各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歌声,与此同时,用汉语吟诵、汉文书写的古典诗词则具有更为广泛的包容力和感染力,让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都以它为媒介,歌唱生活,抒发情感,也熔铸出中华民族共享的审美情趣和共同的精神气质。

  当然洗手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经常会触摸公共物品的表面,在餐前触摸其他物体表面之后都要洗手,防止新冠病毒或者其他病毒病原的间接接触传播。

  员正:他自身独断专行、监督缺失、班子成员提醒不到位,造成了他在当地飞扬跋扈。一是决策“一言堂”,破坏民主集中制,独断专行,个人拍板。二是用人“一句话”,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任人唯亲、任人唯钱。三是花钱“一支笔”,随意挥霍公款,公私不分,损公肥私。四是项目“一把抓”,在项目的审批上大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利益输送。

黄洁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