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民营救美国飞虎队员事发地:两国友谊代代传承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5-31 06:20:15

  中新网金华11月16日电(张斌 许健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美两国共同为和平和正义而战。陈纳德将军带领美国志愿者奔赴中国战场,组成了著名的飞虎队。

  1944年9月16日,飞虎队的一架战斗机迫降浙江金华浦江,当地军民有勇有谋,营救了美国飞行员查普曼,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中国版“拯救大兵瑞恩”事件。

  79年过去,如今,在当年的坠机事发地,多位村民聊起这段故事仍十分激动。他们的父辈曾参与这次营救行动,飞虎队精神也早已在浦江扎根,让中美两国友谊代代传承。

  坠机地点位于浦江荷店自然村利水山。飞机坠地时,最先到达飞机失事地点的是村民应承水和张红葵。

  “我经常听父亲说起这段营救美国飞行员的往事,这是他感到很自豪的一件事,说了一遍又一遍。”应承水的儿子应宣林说。

  应承水曾回忆称,当时,查普曼就藏在一棵小松树后面,脸上被树枝划破并流血。应承水一看是外国人,衣服上还有一块布标,上面有中英文:“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就知道是盟军飞行员,便参与了救助行动,把飞行员搀扶下山。

  事发时,不少村民在山上捡到了飞机残片。“后来,有村民送给我爸爸一块残片,他用它打了一个汤勺。这个汤勺一直用到现在。”一家人每当拿起它,就想到了这段营救美国飞行员的往事。

  这个汤勺,成 为一段历史的见证,也成为了应家人共同的记忆。

  事实上,营救飞行员要冒风险,毕竟当时的日军据点距离坠机地只有4公里,敌人会来搜查。“但我父亲毫不犹豫去帮了,我记得父亲说过,‘他是来帮我们打仗的,营救他,是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应宣林说。

  82岁洪仲彦印象最深的,是查普曼获救后吃的第一顿晚饭。洪仲彦的父亲洪邦基是时任浦江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一大队大队长,也是现场营救行动的负责人之一。

  据洪仲彦回忆,那顿晚饭是在刘笙村警卫干事陈可瑛家里吃的,查普曼拍拍肚皮,村民们一看就懂——饿了。当时,村民做了一碗水煮荷包蛋,递上碗筷,查普曼却两手一摊。

  “我们以为他不爱吃鸡蛋,就又做了一碗手工面,还是两手一摊。”洪仲彦说。语言不通,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吃。父亲只好连夜翻山越岭,找来了翻译金弢,这才知道,原来是不会用筷子。一拿上叉子,查普曼就把荷包蛋和面全吃了。

  吃完了,查普曼竖起两个大拇指。他把日记本等礼物赠送给洪邦基,以表谢意。

  在应宣林的记忆里,父亲在世时,曾念念不忘自己救过的这位美国飞行员。他从新闻里听到,有飞虎队队员来中国探望救命恩人。

  “我安慰父亲,也许有一天,你救的那位飞行员也会回来看你。父亲没有说话,只是翻来覆去地细细打量着手里那个汤勺。”应宣林说。

  很遗憾,应承水没能等来这一天。根据专家考证,1945年,查普曼在一次行动中阵亡。

  抗日战争期间,2000多名美国飞虎队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查普曼就是其中一位。对于查普曼驾机成功迫降浦江村庄,从而引发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陈纳德曾言:“查普曼少校的《脱险报告》所述之经历,是第14航空队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任务。”

  这段发生在浙江山村的往事,在两国人民心中播下了中美友谊的种子。(完)

  泸州铺轨基地是在建渝昆高铁(川渝段)全线轨枕和钢轨等材料的储存基地。铺轨基地于正月初十正式复工,铺轨基地的施工任务是5.4公里,目前已经完成3.5公里,完成了施工进度的80%,预计4月初可实现500米长钢轨的运输和存储。

  郭广霞说:“总体来看,青海省群众在外工作和生活的状况都很不错,即增加了收入,又增长了见识,也为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和以后返乡就业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完)

  科技发展

  湖水、平原和枪声

  辽视春晚邀请世界太极拳冠军杨德战和他的团队站在大鼓上表演太极,被新华社脸书和推特报道后,引发外国网友的“围观”和点赞。一位美国网友留言评论道:“中国从未停止培养世界级高水平运动员,也从未停止过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他们一直尽可能地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此次修缮中,工作人员还在漪澜堂及东所的晴栏花韵发现了灶坑和暖道夹层,根据合理保护及利用的原则,对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了现状保护及整修,为今后的展示利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王君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