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工业“遗珠”,点亮城市生活

来源: 未来网
2024-06-16 03:16:11

  【文化评析】

  作者:徐苏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讲席教授)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一系列有关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的活动相继开展。近日,北京等地发布了一批工业遗产名单,为推进工业遗产利用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作为能够留住集体记忆、增强文化认同、改善公共空间、推动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工业文明“遗珠”,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历了渐进式的探索过程。如何盘活这些资源,实现以文润城、以文惠民,让工业遗产点亮城市发展新图景,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话题。

  实际上,工业遗产改造与保护的探索也是一段融入城市发展的历程。工业遗产改造的规模一般是从单体到街区再到城市,大众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与拓展。如20世纪90年代,上海对苏州河边的仓库进行改造,北京798艺术区也得以再利用,这一时期,工业遗产的利用基本上是一些艺术家为了创造工作空间而进行的规划。在后续演化过程中,首钢园、东郊记忆等创意街区便逐渐由工业街区改造而成。此外,景德镇等城市则由工业城市转型发展而来。

  工业遗产改造从重视场所的物质利用逐步扩展到重视文化价值,但“文化磁力”欠缺的现状仍需得到关注。“文化磁力”由工业遗产固有价值和创意价值共同构成,挖掘创意价值不能损坏固有价值,保护固有价值的同时也应考虑创意价值,并充分扩大外溢效应。唯有周全考量多重要素,才能实现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的最大化,进而充分盘活文化价值,为产城融合发展增添新元素、新动力。

  当下,如何通过工业遗产改造提升文化品质、打造创意城市,是工业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关键。从文化文本向文化资本再向文化产业、创意城市转化,就是一个可行路径。实践显示,通过档案收集、现场调查、综合研究、价值评估等方式可以赋予工业遗产文化资本价值,集聚人才、技术和支持性基础设施,营造创意氛围,实现向创意城市发展的转变。如果缺少文化文本,那么“文化磁力”势必失去最基本的依存条件;如果难以促成文化文本向文化资本转变,文化遗产也只能停留在“文本”层面;只有文化资 本得以积累,才可为打造丰富立体的产业体系创造条件,最终惠及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

  景德镇便是一个从文化文本发展到创意城市的典型案例。众所周知,景德镇的陶瓷艺术贯通古今,文化文本价值丰厚。设计师将宇宙瓷厂打造为核心区陶溪川,赋予其文化资本价值。当地以陶溪川为核心集聚了大量“景漂”,景德镇陶瓷学院升级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当地又改造了历史街区,打造了博物展馆,聚集了众多创意工坊和民宿,催生了多元立体的创意场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意城市。

  工业遗产是新型文化遗产,其丰富的价值亟待得到广泛认可。如何让一条条“工业锈带”蝶变为“城市秀带”,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这需要社会各界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我们期待凝聚各方力量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在留住美好记忆、涵养文化内蕴的同时,助力创意产业发展,共建宜居宜业城市。

  生态宜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要整洁村容,完善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保护自然,适应自然。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乡村景观和乡村生态系统,治理乡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此外,宁波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3856.1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同期宁波市进出口总额的30.4%;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266.5亿元,同比增长4.7%,占同期宁波市进出口总额的25.8%。

  罗源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的重要承载地,全县现有石雕从业人员近万人,能工巧匠众多。据罗源县副县长黄国安介绍,罗源走出了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1位中国玉石雕刻大师、26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等。

  近日,多家机构发布1月楼市数据,均显示二手房先于新房明显回暖。比如贝壳研究院称,1月上旬50城日均带看量较12月增加22%,北京、石家庄、廊坊及天津等地增幅均在40%以上;日均成交量较去年12月日均增加39%,廊坊、北京等地日均成交较12月翻倍。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7日电 据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12月,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主要网站平台受理举报1462.8万件,环比增长23.1%、同比增长16.1%。其中,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受理举报67.1万件,环比增长35.6%、同比增长111.5%;各地网信举报工作部门受理举报77.3万件,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29.0%;全国主要网站平台受理举报1318.4万件,环比增长24.2%、同比增长17.7%。

  据国家发改委官微发布的消息,参会企业认为,受猪肉消费较往年偏弱、生猪供应阶段性增加等因素影响,前期生猪价格一度较快下跌;近日猪肉消费有所恢复,屠宰需求明显增加;预计随着市场消费进一步恢复,生猪价格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区间。

赖政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