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分布范围已探明 提取文物928件套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14 15:09:02

  国家文物局今天(13日)在海南琼海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新成果。

  国家文物局介绍,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开展了3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

  据了解,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发现于2022年10月,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遗址水深约1500米,两艘沉船其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弘治年间。

  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其中,核心区长约37米、宽约11米,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约3米,由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瓷器、铜器、竹木器等构成。一号沉船遗物数量超10万件。

  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遗物以原木为主。

  本次调查期间,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928件套,部分瓷器带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底款。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再现了明代中期 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本次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深海考古调查,首次应用了多种深海技术和装备。如长基线定位系统提高了定位导航和位置标注的精度;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相机完成了沉船遗址分布区域的全景摄影拼接和三维激光扫描;使用潜水器柔性机械手提取文物,采集了大量海底沉积物、底层海水、海洋生物等样品;尤其是采用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结合作业的形式,为我国深海考古调查探索一套路径和模式。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2日电 <strong>题:天山脚下冰雪运动“热”</strong>

  先锋领航认为,彻底摆脱疫情影响还将面临一定挑战,但中国旨在通过放宽疫情防控措施、促进疫苗和药品研发、改善医院设施等手段重新开放经济,预计短期内中国央行仍将采取不同于全球趋势的货币政策措施,继续适度放松流动性并进行降息。

  为迎接“双节”假期消费旺季的到来,12月初,海南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海南离岛免税跨年狂欢季”,通过抽奖、打折、满减等方式,全面促消费。活动时间持续至2023年2月5日。

  毕海军表示,青岛海关未来也将依托自主开发的“智慧征管”系统,精准定位享惠不足企业,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享惠方案设计,靶向推介RCEP项下的优惠政策,助力企业最大限度享受RCEP及其他自贸协定政策红利。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明年2月,3月和5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后结束本轮政策周期。与美联储预计利率将维持到年底的观点相比,投资者依然相信,通胀回落和经济衰退将使得降息提前到来。明年末的利率中值较年中峰值4.97%低35个基点,显示至少一次的政策空间。

  此次三星堆出土文物的“跨坑”成功拼对,说明3号“祭祀坑”和8号“祭祀坑”形成年代大体一致。神兽是大地的代表,人是祭祀者,人顶尊代表着祭祀者对神和祖先祭祀的诚意。神兽顶人、人顶尊形象在三星堆的反复出现,再现了三星堆古蜀祭祀场景,反映了古蜀人在祭祀活动中对世间万物、天地宇宙的认识,同时也体现出中原文化和古蜀文化因素的融合。

周珍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