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威委员:完善罕见病药品进口流程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5-30 14:56:04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蔡威把关注重点放在了与罕见病相关的药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上。

  “我们临床工作者面临患者能诊断,但无相关产品或国外有但国内没有的困惑。”蔡威在一份名为《关于提高罕见病患者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及性建议》中指出,基于罕见病类的特医食品目前临床需求比较迫切,这些产品具有临床营养治疗、持续终生、无法被“普通肠内营养制剂”替代等特点,“患者及家属呼声较高”。

  我国第一批、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共207种,其中有32种罕见病需使用特医食品,其中18种罕见病对特医食品的需求尤为紧急与重要。

  但是,蔡威认为,前述政策具体落地转化为可及的产品还存在不少困难。因此他建议:进一步放宽罕见病类特医食品注册审批制度,对成熟的进口产品实行先有条件注册许可进口和临床使用;针对国内自主产品短缺,建立专门绿色通道,实行单独“排队”或优先审评;对从事罕见病产品研发的企业予以一定财政政策支持。

  蔡威说,长期以来,我国上市的大多数罕见病药物以进口为主,国内制药企业以及药品研发机构在罕见病的药物 研发上还处于追赶地位。由此,罕见病药品进口流程完善直接关系到罕见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

  进口药品检验的主要依据是《药品进口管理办法》《进口药品抽样规定》及《进口检验送检须知》等相关规定。大部分罕见病药品属于生物制剂,根据《进口检验送检须知》第六条规定,“一般情况下,样品数量应为一次检验用量的3倍”,且执行批批检。

  “由于罕见病药品患者人数极少,进口量较小且价格昂贵,一些罕见病药品的抽样比例可能会达到42%、甚至超过50%,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因此,蔡威建议,进口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不含首次在中国销售的化学药品)在进口时不再逐批强制检验,不再对进口化学药品进行口岸检验;但首次在中国境内销售药品、特定生物制品、管制药品等仍需经检验合格后方准进口。

  他介绍,全球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欧盟等)都认可原厂的药品检验报告,且企业进行检验时采用的标准不低于中国的药检质量标准要求,“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针对罕见病药品的检验量将视情况而定,如减少抽样批次、委托实验室分析、计算所需的样品量等”。

  数字经济发展势头日益强劲。5G基站达到6.7万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建成运行,晋阳湖峰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拉萨1月13日电 (黄冠 韩佳皓 王圣尧 张照杰)新年伊始,藏南腹地大雪初歇、寒风烈烈。西藏山南军分区全体官兵闻令而动,全副武装奔赴战位。官兵们在茫茫雪域边关,斗风沙、战严寒,一场空地一体火力打击演练正式拉开帷幕。

  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湘潭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合作团队,最新成功研发出一种聚电解质限域的流体忆阻器,并利用单个器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神经化学信号到电信号转导的模拟。

  <strong>2022年全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有:</strong>

  团队基于月球矿物绘图仪数据计算等手段,得到全月年轻月海玄武岩的矿物组成,发现月球年轻月海玄武岩并不富集橄榄石,其平均含量约6%。而且年轻月海玄武岩区域矿物组成并不均一,存在部分成分特殊区域。

  “中亚是丝绸之路沿线的气候敏感区,农业在该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农业干旱的加剧势必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江洁提醒,除农业干旱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若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未来中亚地区还将面临愈发严峻的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影响。多种类型干旱的共同影响,也意味着中亚地区需要有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完)

赖伊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