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场景多样化 “粽子江湖”演绎新风潮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12 09:23:29

  中新社嘉兴6月9日电 题:消费场景多样化  “粽子江湖”演绎新风潮

  作者 胡丰盛 黄彦君

  生长于浙江嘉兴的金庸,曾在书中写到三只粽子。一只由宁中则赠予令狐冲,饱含养育之情;一只由程英裹给杨过,传达爱慕之意;一只由双儿包给韦小宝,追忆江南之味。

  故乡,是游子一生的底色。不论对金庸,还是其笔下的江湖儿女,抑或今日追求端午“仪式感”的现代人,粽子里包裹的,总有一味乡情。

  “大肉粽、豆沙粽、蛋黄粽、梅干菜粽等老口味‘江湖地位’稳固,这几年推出的高汤粽也很受欢迎。我们门店的粽子都是现包现煮,用最新鲜的粽子,创新再现原本前店后厂的老传统。”嘉兴一老字号粽子企业董事长邵建国说,在本地人心中,老底子味道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身处鱼米之乡,粽子融入了浙江人的日常饮食,本土化创意十足——嘉兴海盐黑猪肉粽子,从养殖场直通餐桌;湖州特色“鱼粽”,滋味鲜香;金华火腿粽子,层 次丰富、

  定居嘉兴嘉善的袁亚娟是一位“台湾媳妇”,对她来说,小时候吃嘉兴粽子,后来和台湾婆婆学做台湾粽子,两种粽子各有特色,都是经典的“古早味”。两岸端午习俗相似,情谊也互通。

  北方粽子喜甜,蜜枣白糖最佳;南方粽子爱咸,咸蛋黄、五花肉更易拔得头筹。“甜咸之争”、口味之别背后,粽子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冰皮粽子、冰激凌粽子等满足尝鲜的味蕾,结合外国口味的XO酱粽子、咖喱粽子受到许多消费者青睐。交汇碰撞中,粽子的时尚内涵日渐丰富。

  当老字号引领新时尚,粽子,已从地方小吃化身特色产业。有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粽子市场总量增幅将达到8%,首次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大关。从地域分布上看,浙江有粽子企业1061家,稳居全国第一位。

  同是老字号品牌,对于嘉兴市另一家粽子企业CEO吴大星而言,粽子中饱含文化意味。

  “端午节是世界级非遗,我们希望将粽子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文化、品牌、品质三者环环相扣。”吴大星还观察到,当前,年轻人对传统食品兴趣浓厚,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有更多新思路,可以成为老字号焕发新生的“主力军”。

  如其所言,年轻态的经营者、消费者,催生了多样化销售场景。“国潮”“悦己”的风,也吹到了“粽子界”。

  “年轻人的消费观更注重彰显个性、取悦自己。通过探店直播、推出跨界新品、创新包装设计等方式,自然会为品牌带来流量。”嘉兴某老牌粽子企业副总经理徐炜认为,场景化销售、增添情绪价值,是老品牌吸引年轻消费者的两大“法宝”,创新“玩法”才能跟上时代。(完)

  其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能海外投资实践,协同效应日益凸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基于国内外发展形势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为外向型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完善的方案,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跨境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香港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转型也助力其巩固和提升金融中心地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认为,香港拥有成为亚洲绿色金融中心的巨大潜力。

  导演陈星池将镜头对准了香格里拉如诗如画的美景,在《悬崖边的牧人》中展现了牧民一年的放牧生活,该片也是本届“藏龙”单元入围影片中唯一一部纪录片;新加坡籍导演姚子威的作品《曼岛日夜》描写了留学纽约的年轻女孩面对未来的困惑、尝试与寻找;《悼念词》呈现了刘滕导演对家庭情感的理解,表现了亲情的脆弱与持久,以及在现实面前的不堪一击;程青松监制、李珏导演《洋子的困惑》展现了东方式家庭的缩影与三代女性的困惑。

  坐在记者身边的两位叔叔,十分投入,不时跟随台上歌手一起打节拍,或是哼唱。张叔告诉记者,他与妻子一起特意从天水围前来观看晚会,“疫情三年都没什么娱乐活动,现在可以来听下歌,开心一下。”

  《区块链白皮书(2022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区块链企业数量超过1400家,产业园区超40个,各类行业性创新应用纷纷涌现,产业投资逐步向头部企业聚集,地域性规模效应逐步形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探索推进。经过多年发展,区块链技术产业总体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在防伪溯源、供应链管理、司法存证、政务数据共享、民生服务等领域涌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区块链应用。

  汪文斌指出,世卫组织曾多次表示,中方提供的有关信息和数据有助于各国科学家了解病毒演变情况,树立了国际科学界对中国防控的信心。世卫组织欧洲区主任近日表示,中国一直在向国际社会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根据世卫组织掌握的信息,中国的疫情不会对当前欧洲的疫情形势造成大的影响。

张珮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