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展演”成山东景区热门 游客“入戏”品味文化内涵

来源: 网易网
2024-06-21 23:32:03

  中新网枣庄11月18日电(王采怡)“童趣里的红毛线”“甜甜的味道”“做个奉献好儿郎”……在临沂市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内,一张张颜色鲜艳的卡片浓缩了富有特色的沂蒙记忆,正面印着不同打卡点的任务,反面印着临沂方言。该景区推出大型实景行进式互动演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完成任务、集齐卡片,沉浸式感受沂蒙文化。

  连日来,记者跟随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五年牵手新图景”媒体行活动,走进临沂市、枣庄市等多地旅游景区,体验沉浸式剧目演出,在鲜活的剧情中探索文化与景区 的“水乳交融”。

  走进临沂市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沉浸式情景剧《战地医院》正在上演。游客们围坐在院子里,如身临剧中。

  年过六旬的高玲举在剧中扮演高大娘,每天早上从县城赶来,到景区内表演各种情景剧,旅游旺季到来时一天要表演10场左右。凭借精湛的演技,她的社交媒体涨粉超5万人。“这种沉浸式表演的方式能够把游客带进剧情,让大家看演出的同时,更好地感受、传承沂蒙精神。”高玲举告诉记者。

  近年来,临沂市拓展文旅融合路径,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革命人物或红色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依托红色景区推出多个精品项目。其中,大型沉浸式体验项目1个、红色演艺11部、红色课程9部、红色专题片1部。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的《沂蒙四季·红嫂》《妇救会》《民兵连》《识字班》等广受游客欢迎。

  枣庄市峄城区是中国石榴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峄城区围绕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立足特色石榴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石榴+文化”“石榴+旅游”等模式,加大景区规划、文化开发、宣传推介、文旅项目开发“四个开发”力度,用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描绘精彩的“小城故事”。

  “石榴有多子多福、团结协作的美好寓意。我们以石榴为原型编排了柳琴戏《石榴红了》,目前在台儿庄古城、冠世榴园生态文化旅游区等多家景区上演。”枣庄市柳琴戏保护与传承中心主任王森介绍说,该剧让游客在旅游休闲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枣庄市石榴文化。“近两年,柳琴戏《石榴红了》在不同景区共上演50余场,观看人次达4.7万。”

  文旅融合五年来,山东多地打造沉浸式景区体验项目,让游客走进“故事里”,感受各地特色的文化内涵。

  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展示中心依托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每周安排1-2名传承人到市地方戏曲展示中心公开开展戏曲传承传习活动,为市民游客打造沉浸式的戏曲文化体验服务。在趣味体验区设有戏曲知识答题闯关、戏曲换装体验、戏曲脸谱体验及微型唱吧等设施,参观者可以在玩中体验戏曲文化、学习戏曲知识。

  青岛市开展“丈量青岛一走近老建筑”文旅公益行活动,依托青岛老城文物资源打造“云上文化体验”新模式。三年来,该项目通过故事挖掘、实地探访、专家讲述、现场直播等形式,带领市民网友走进151余座老建筑,创造性地将历史文化脉络有机串联,生动地讲述了岛城的前世今生,为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完)

  新学期体育课如何“重启”?北青报记者从多所中小学了解到,考虑到不少学生“阳康”后减少了日常锻炼,学校调整了体育课运动强度。“孩子们身体的‘重启’需要一个‘预热’过程,体育课的运动量、运动强度都会进行调整。”第十八中学校长管杰表示,居家学习及寒假期间,由于学生身体长时间未得到系统性锻炼,加之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学校对于运动安全必须重视。

有人劝陈廷海跑路

  站在“乙类乙管”后第一个新学期的起点,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很多中小学、幼儿园不仅在积极地筹划未来的新计划,也在冷静地总结过去三年的防疫经验。那些严格的消杀,那些日复一日的洗手步骤,那些网课期间被老师一再强调的体育锻炼……不仅是我们脑海中深刻的记忆,也被师生们沉淀为适合今后长期坚持的好习惯。

17年间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了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化,众多农学家不断总结生产经验,留下卷帙浩繁的农学典籍。中国古代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全书共十卷,九十二篇,援引收录了北魏以前的相关古籍文献近二百种,内容几乎囊括了古代农家经营活动的所有事项,是当时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农业科学知识集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后世奉为农书典范。

  <strong>山东东营高新区企业外籍职员阿贾伊·塞斯——</strong>

林祯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