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大学,为高考生带来新机会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12 16:46:22

   新设本科高校,有哪些新意与亮点?

   西南财经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陈涛梳理发现,这些新设高校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应用性,新设高校均为应用型本科层次高校,特别是有一半的学校是职业本科高校;二是地方性,此次新设高校的‘地方’特色明显,意味着这些高校将更加深入地服务地方产业和行业,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多样性,新设高校既有普通本科高校,也有职业本科高校,既有典型的行业型高校,也有新型的医药类高校等。”

   “综合来看,此举一方面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区域高等教育人才供需的适配性问题,特别是针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和不足,意在促进高等教育赋能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这反映了国家正在不断优化和调整现有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加强理工农医等领域专业型人才培养力度,扩大这些领域的本科招生比例,改善其结构布局。”陈涛说。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寇焜照看来,新设高校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进一步彰显了高校分类设置、分类发展的政策导向,引导高校更好找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实现内涵式发展。

   寇焜照认为,新设高校对于考生也颇有益处。“不仅给考生带来新的报考机会,也为考生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发 展定位。总体来说,这些新设或转设大学,都具备鲜明的办学定位、专业基础及服务职能等。学生们如被录取,能够较快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职业价值。”

   陈涛补充道,康复大学等新设高校,更加注重应用导向、行业准入和学习体验。而转设的职业本科高校,则意味着打破了职业教育专科层次“天花板”,更注重引导学生瞄准世界先进制造业,练就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探索新业态。“必须说明的是,职业本科学生的就业选择多样且丰富,既可以前往央企、国企和事业单位,成为卓越工程师,也可以选择读研深造,从事与技术有关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他认为,新设高校的专业设置特点和产教融合优势,与国家当前和未来的产业需求及区域产业布局关联程度更高,学生就业和发展前景具有很大吸引力。

   寇焜照还就考生如何选择此类高校提出了建议。他表示,面对不确定的录取分数,考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高考位次,将此类高校纳入报考范围,用好平行志愿机制,安排好“冲一冲”和“保一保”的次序,争取更大录取机率。

  经济学专业出身的博贝娃在供职于保加利亚科学院之前,曾担任保加利亚外国投资署署长、黑海贸易发展银行副行长和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等重要职务。博贝娃介绍道,在保加利亚,无论是工商界、政界还是学术界,人们对中国投资者一向持欢迎态度,对与中国开展务实合作抱有很高的期待。2021年中保双边贸易逆势增长40.8%,达41.0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华为、小米、天津农垦等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名片”,保加利亚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中也频频出现中资企业的身影。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经典文化IP,带动全民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创新优化的背景下,奉节继续以“文化名胜特别呈现”的形式在节目中将历史的厚重、文脉的绵长、风景的壮丽、时代的变迁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满怀期待,希望《如见》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有更好地展现。”《如见》主演舞者、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蹈演员张羽琪说。

  李军伟夫妇是地道的荫城村人,在村里卖灯糕已有20多年。元宵节期间,两口子每天5点便起床做灯糕,一直忙碌到傍晚。“很多客户都是年前预订,定了有几百个。自家吃的灯糕大多正月十四、正月十五过来拿”。

  其二,随着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各地都将拼经济谋发展作为当下和今后时期的工作重点。来自“游子”的真知灼见,是经济复苏发展阶段的外部审视,也利于“碰撞”产生发展新思路、合作新机遇。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 何迈可:中国2023年经济开局很好,尤其是消费性支出大幅增长,比如酒店、餐饮、旅游等。我们有不少会员企业的在华业务与此相关,2023年可以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周庭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