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百合花在故宫“相遇” 200件文物精品展示中法文化交流史

来源: 红网
2024-06-04 05:46:45

  早在2004年和2005年,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先后合作举办“康熙大帝展”和“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品特展”。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凡尔赛宫举办“中国在凡尔赛:18世纪的艺术与外交”展览。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再次携手,共展出约200件文物精品,将在文华殿展厅开放至6月30日。

  龙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创造和精神标识,百合花是法国王室的标志,在展览的开端,龙与百合花“相遇”了。1688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的“国王数学家”到达北京,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正式开启了中法间的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与历史著作的西传,促成了法国近代汉学的诞生。

  置身于独立展柜的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和银镀金壶是最为重要的两件展品。故宫博物院藏的怀表表壳中央用郁金香花围出圆形开光,开光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头像。机芯打开可见摆轮保护罩上镂雕一条中国式五爪金龙。文物专家认为,此件怀表极有可能是路易十四赠送给康熙皇帝的礼物,为两位帝王之间交往的重要物证。

  凡尔赛宫与特里亚农宫国立博物馆藏的中式壶为银质錾刻,饰有镀金高浮雕人物、鸟兽、花卉与宝塔图案,是暹罗国王的使节赠送给路易十四的金银器中唯一现存的一件。壶底刻有皇家金银器工场使用的法国王室盾形纹章和三皇冠标记。此外,此壶曾两次侥幸逃过被熔化的命运。

  中法两国深厚而精致的文化在紫禁城内密切互动。故宫博物院藏的粉地彩绘描金开光花卉人物图两节瓷瓶,于1759至1760年在法国塞弗尔瓷器工场由画工Dodin绘制,为塞弗尔瓷器的精品。一件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上则印有工 匠签名“coteau”,可确定为1783年在法国巴黎地区由一位金银器工匠制作金质胎体,另一位珐琅画师Joseph Coteau烧制珐琅。此壶由粤海关画样后,送到法国制作,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被送入清宫。

  凡尔赛宫里也涌动着中国时尚,诸多法国王室成员和政要成为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家。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着法国的艺术风尚,对中国瓷器的仿制是法国“中国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华殿内复原了路易十五的王后玛丽在凡尔赛宫的私人房间“中国人厅”,王后定制了8幅描绘中国人茶叶种植和贸易活动的巨幅油画装饰房间,房间内配以珍稀瓷器和漂亮的大理石花纹漆家具,成为当时凡尔赛宫中国风格房间的代表。

  “往年春节档电影观众主要集中在大年初一、初二,但今年春节期间上座率居高不下,大家的观影热情被充分激发了。”该店经理贺飞宇说。

  让刘艳霞惊喜的是,第二天她就接到了当地一家电子厂的面试通知,企业临时招工应对订单高峰期。有过多年电子厂工作经验的她当即被录用,第三天就进厂工作。

  “这里真是‘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今年特地带着孩子在这里过年,‘沉浸式’感受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虚此行。”郑女士一家来自福州,早早地预定了民宿“山顶寒舍”,她说,这里的青瓦、土墙、石径、曲巷和蔡襄文化、理学文化、耕读文化都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据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3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25日,广州市二手住宅共网签5562宗和55.10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下降7.68%和13.50%。

  2022年涉疫谣言集中在防控措施、疾病预防与治疗、核酸抗原检测等方面。例如,疫情期间,“封城”“全城消杀”“飞机喷洒打药”等各种版本的谣言时常出现;“疫情期间每天可领取补贴”“阳康后要15天才能产生抗体”“感染新冠‘早阳早好’”等传播较广。这类谣言与民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受关注度高,容易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广泛传播,误导公众。还有部分谣言属于为提高话题内容关注度,刻意编造、颠倒黑白甚至无中生有。如“贵阳女子向志愿者跪求物资”“护士抢救幼童时玩手机”等谣言,前者为蹭热度摆拍,后者实为护士使用手机在联系医生协助抢救,造谣者利用志愿者、护士这些疫情防控中的焦点人物身份,刻意制造虚假信息吸引流量,迷惑性很强。又如,网传“感染新冠病毒后可按‘吃药顺序图’服药”“世卫组织提醒出现新冠症状时避免使用布洛芬”均为无稽之谈。

  春运返程高峰仍在持续,返岗复工的人群还在流动中。大年初七,全国铁路实际发送旅客1221.8万人次;29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150万人次,开行旅客列车10559列。

童雅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