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草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沙言林语”中述绿水青山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18 19:20:45

  中新网兰州6月17日电 (记者 冯志军)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甘肃林草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在兰州举行。作为中国荒漠化和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来自甘肃多地的5位治沙造林的典型代表,用数十载与生态环境抗争的故事,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

  甘肃境内自西至东分布的库姆塔格、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该省由此也成为遏制风沙危害的战略前沿阵地。

  “小小一粒沙并不起眼,但对我而言,治沙就是我的事业。”在风沙一线已坚守39年的国家卓越工程师、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徐先英现场分享了他与沙的三个故事:为治沙研发设备,使甘肃治沙装备走在全国前列;与沙漠抢良田,有效解决了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等绿洲边缘流沙埋压农田的问题;为黄河生态助力,解决黄河首曲地区高寒草地沙化防治的关键问题。

  “活人,不能让沙子给欺负死!”古稀之年的甘肃武威 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代表郭万刚回忆过去,讲述了“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故事。“只要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治,就一定会有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的那一天。”他说。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姜莉玲分享父亲当年对她的话语:“还能搬到哪里去,这就是我们的家呀”,使她经历从“想逃走”到选择回去,最终把自己的青春献给治沙防沙的故事。

  来自甘肃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许堡社的“刚强兄弟”已76岁,两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20岁义务植树,用半个世纪把家乡的黄土地建设成美丽乡村的故事令人泪目,他们克服千难万险用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买树苗、种树、养育树苗,几十万株绿树披绿荒坡。

  “我们只要活一天、干一天,一直种下去。只有满目的绿色,才让我们心里踏实、心里高兴。”“刚强兄弟”说。

  包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三北精神”“八步沙精神”的5名林草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动人心。甘肃省林草局副局长高建玉表示,目前林草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社会要向榜样学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林草事业的实践中去,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甘肃智慧。

  据了解,此次甘肃省林草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将历时约1个月,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甘肃省“三北”工程区各市(州)承办。(完)

  当日上午,伴随庄严肃穆的佛乐,数百名僧人肩扛近百米的大佛画卷,在“护佛队”护送下前往瞻佛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众紧紧跟随着队伍,向大佛上抛献哈达、虔诚膜拜。

  虽然表面上达成了初步协议,但到目前为止,三国都没有透露协议的具体细节。荷兰和日本两国政商界人士更是对此充满疑虑与不安。

  总体来看,《承销规则》共六章七十二条,包括总则、路演推介、发行与配售、投资价值研究报告、自律管理、附则等。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明确路演推介的要求、二是规范发行定价与配售行为、三是提高投资价值研究报告质量、四是切实加强自律管理。

  我国对数字经济的支持,也给AIGC加了一把火。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某种程度上,把握住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就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代表数字技术方向之一的AIGC,被视作新赛道。

  法新社介绍,“豹1”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服役,是更先进的“豹2”的前身。“豹2”在欧洲各国军队中被广泛使用。

  比如,创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学说的结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及世界历史理论的结合;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社会观同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结合;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道德观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结合。在双向融通中,马克思主义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而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更好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展现永恒魅力。

谢景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