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前夕访杭州“六一泉” 西湖畔千年宋韵传佳话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02 17:36:45

  中新网杭州5月31日电 (张斌 许丽丽)杭州西湖孤山脚下有一景点,名为“六一泉”,泉池约两平方米,旁构小亭,倚山而建。

  “六一泉”与“六一”国际儿童节实无关系,而与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欧阳修有关。

  欧阳修晚年以“六一居士”自号。这一称号,源于他晚年生活中的六种癖好或相伴之物:“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然而根据后世现存信息看,欧阳修虽然写了多首关于“西湖”的诗词,但这些作品大多是指颍州西湖(位于今安徽阜阳),而非杭州西湖,更不用说西湖边的“六一泉”了。

  其实,“六一泉”的命名和形成,源自和欧阳修亦师亦友的北宋文豪苏轼。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上任途中特绕道汝阴,拜访恩师——当时的颍州太守欧阳修。彼时,欧阳修将其在西湖孤山广化寺的好友惠勤和尚推荐给了他。

  惠勤曾在开封结识欧阳修,并跟随他学习多年,深受其思想浸染。早在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 惠勤回到杭州后,在西湖孤山结庐隐修,轻易不愿见客。

  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后不久,便去往孤山与惠勤相见。二人一见如故,品茗论文,结为诗友,为此苏轼还特作《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一诗。

  未曾料想,这之后第二年,恩师欧阳修去世。消息传来,苏轼悲痛欲绝,于是赶到孤山与惠勤一同哭祭了一场。

  欧阳修于苏轼有知遇之恩,惠勤则跟从欧阳修多年,苏、惠二人又因欧阳修而结识,三人结下了一段流传至今的友谊佳话。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又赴杭州任太守。顺着原路,他再次拜访惠勤的旧舍,但未曾想惠勤坐化已久,只见到了惠勤的弟子二仲。

  旧舍的堂上,挂着欧阳修和惠勤的遗像,堂下淌出一泓清泉。

  据苏轼所记:“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讲堂之后,孤山之趾,汪然溢流,甚白而甘”。

  惠勤弟子二仲认为,这奇异泉水是其师之灵闻苏轼来,特意“出泉以相劳苦”,于是请苏轼取名。

  面对逝者的遗像,苏轼久久凝噎,感念着往昔与座师生死离合际遇,“乃取勤旧语,推其本意,名之曰‘六一泉’”,也视其为欧阳修德泽披于后世的体现。

  后来苏轼又作《六一泉铭》,刻于石壁,以纪念欧阳修和惠勤。

  元朝初年,此处改成帝师祠,泉亦湮。明代后,有关六一泉的石刻铭文无迹可寻。

  如今,“六一泉”半亭内面南崖壁尚留三龛,据推测应为当初嵌欧阳修像、惠勤像以及苏轼所赋《六一泉铭》所开凿。20世纪60年代,杭州重新疏浚泉眼,并复建亭。

  隔着岁月的长河,仿佛还能遥遥望见苏轼在泉边煮茶会友之景,再次感受那段传颂至今的宋韵佳话。(完)

  “极端天气事件虽会对粮食产量形成一定冲击,但总体来看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较大威胁。”王秀东说,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他提到,近年来,政策支持投入强度不断加大、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和基本农田及基本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使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做到了端稳中国饭碗。

  二、海关申报:取得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后,通过微信小程序“海关旅客指尖服务”、掌上海关 APP或网页版(https://htdecl.chinaport.gov.cn)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进行申报并获得海关健康申报码。

  因此,在共和党人选出众议长麦卡锡,众院开始运转后,共和党便马不停蹄向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致信,称拜登可能违法,要求全面审查。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以下几个方面:

  “花椒树不同于茶树,它耐旱、耐寒、喜阳,抗病能力强,种植花椒树对稳固山体有一定作用。”戴巧红说,“我们燕云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花椒的生长。”2016年,戴巧红仔细研究了花椒的种植要求和市场前景,毅然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燕云村。

  下午,福州市台创中心工作人员拜访台湾建筑师、福建省海峡建筑师协会顾问吴正隆教授、台湾社区规划师王佳凌,带来了新春年货大礼包与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项目相关惠台政策解读。

杨淑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