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传承广西地方戏:以绝活引流盼桂剧常青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23 05:22:23

  中新社南宁4月25日电 题:“Z世代”传承广西地方戏:以绝活引流盼桂剧常青

  作者 俞靖

  酝酿情绪,迈着沉稳的步伐,佝偻起身躯的朱明娟用桂柳话唱响舞台。在位于广西南宁市的广西戏剧院桂剧团里,朱明娟来回踱步,反复练习唱腔,这个“00后”女孩演绎老旦行当,跨越年龄的反差感让人印象深刻。“为演绎好角色,我经常观察老人的仪态,揣摩唱腔,常常练到声音沙哑。”朱明娟说。

  来自桂林的朱明娟生于2006年,儿时受戏迷奶奶的影响,喜欢上传统戏曲装扮,从而与戏曲结缘。在桂林市艺术学校毕业后,成为广西戏剧院的一名青年桂剧演员。

  桂剧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发源于桂林,以桂林方言依字行腔,生、旦、净、丑四大行当齐全,广泛流行于桂林、柳州等地区。2006年,桂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一名“00后”桂剧演员,饰演远超自身年龄的老旦角色,让朱明娟头疼。“除了需要与角色共情,还要克服上台的恐惧感,避免出现跑戏的情况。”朱明娟介绍,为扮演好老旦角色,需要磨练眼神,为此她研读历史,常翻看过往剧目,甚至自费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观看名家演出,从基础的练声、背台词上反复揣摩细节,经常因练功疲惫在深夜抽泣。经过努力,从“爱哭包”到想成角,朱明娟逐渐克服困难。

  朱明娟认为,桂剧传承需延续青年力量,中国传统戏曲在保留原味的基础上,要尽可能激发年轻观众的兴趣。

  与朱明娟有着相同观点的“00后”桂剧演员王培,正通过自媒体,让人们了解桂剧《打棍出箱》。年仅21岁的王培作为桂剧绝活传承者,他演绎的桂剧绝活《打棍出箱》,对演员要求极高,表演者需站在不足一平方米的狭窄箱子上,完成甩发以及“箱内换衣”“后空翻入箱”等绝活。该戏作为桂剧经典老戏,王培凭此绝活,常赴国外交流演出。

  “我留意到年轻观众对武戏很感兴趣,高难度的绝活和表演形式在短视频平台更易受关注。”为此,王培与浙江婺剧同行交流,进一步精进表演,希望借助互联网平台,以传统戏曲武戏引流,让更多桂剧绝活被人熟知。“我希望集合广西地方戏中的武戏部分,拍摄成短视频,让观众从了解桂剧绝活,到熟知桂剧。”王培说。

  广西戏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有着丰富的戏曲资源,传统戏曲要适应当下审美,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演绎,拉近与年轻观众距离,让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戏曲,展现广西地方戏曲魅力。

  近年来,广西在创新演出剧目、培养青年人才、戏曲进校园等方面保护地方传统戏种,促进传统戏曲发展 。融合流行乐和电商元素的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等创新演出剧目

  此外,为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文化艺术领域合作,南宁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枢纽城市,于2016年建立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目前,该机制成员单位达120家,已举办十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完)

  同时,积极为首都科研院所、企业及发明创造权利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扎实开展“走出去”企业知识产权境外保护工作,为企业境外专利申请、转让、许可、涉外诉讼和国际仲裁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撑。

  “这表明消费者有自己的想法。” 彭博社援引贸易专家威廉·赖因施的话称,“尽管两国政府做出努力摆脱对方”,但宏观关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在市场层面上,我们仍有大量的业务交流”。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的贸易分析师尼克·马罗表示:“美国政府正在努力减少其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但归根结底,大多数企业更关心的是将产品按时送到消费者手中,而且是以对自身运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强调了“伟大斗争”。

  为保持天然林保护修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科学编制《全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据张利明介绍,规划编制已完成,目前正在按程序上报国务院审批。

  各级俱乐部除设U21队

  据了解,该项目将在科学城设立中国联通研究院西部分院、中国联通西部(重庆)数字产业创新孵化基地(“1+2+N数字创新基地”)、中国联通西部(重庆)科学城运营服务中心和算力中心。

曾俊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