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法院通报:“零包贩毒”仍是主要形式

来源: 宣讲家
2024-06-25 18:10:24

  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重庆一中院辖区两级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刑事一审案件1713件,占全部刑事一审案件的26.2%,依法对2134名毒品犯罪分子判处刑罚。重庆一中院审结毒品犯罪刑事二审案件287件。

  从区域分布来看,毒品犯罪在经济发展更加活跃、人口密度相对集中的主城核心区高发多发,而在周边区县发生频率相对较低。从案件数量分布来看,两级法院审结的毒品犯罪一审案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仍是主要犯罪类型,案件数量为1591件,占所有毒品犯罪案件的92.88%。

  报告中称,“零包贩毒”仍是主要形式。作为销售终端的“零包贩毒”,通常情况下系单人作案,毒品数量少、价格低,“以贩养吸”为主。同时,大宗毒品犯罪的组织化、规模化特征明显。大宗毒品犯罪中,内部成员相对固定,彼此之间形成默契,人员之间分工明确,毒品犯罪不同阶段的信息相互独立。毒品犯 罪从单人作案向协同作案转化,在制造、运输、贩卖等环节相互配合,形成毒品犯罪网络。

  随着科技发展,毒品罪犯的警惕性、反侦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互联网+物流+电子支付”逐渐取代传统见面交易模式,成为毒品交易的新常态。犯罪分子多利用“人货分离”“人财分离”“钱货分离”等非接触方式实施毒品犯罪。除使用微信、QQ等传统社交软件进行毒品交易外,还使用境内、境外隐秘社交软件进行交易沟通,通过快递、闪送等方式运送、交付毒品,并采用电子支付方式,以比特币等虚拟币进行毒资支付结算,犯罪分子将毒品流转全流程切割得更为精细、琐碎,意图弱化证据链条,增加毒品源头追溯难度。

  此外,利用新型毒品实施的衍生犯罪时有发生。近年来,传统毒品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但“迷幻药”“听话水”等具有迷惑性、更易伪装的新型毒品日益增多,出现不法分子利用新型毒品的镇静、麻醉等功效实施迷奸、抢劫等犯罪的情况。

  王雪(化名)是从厂房里侥幸逃生的幸运儿。她在二楼靠西的一家服装厂做工,而火灾最早是从东边着起。起初,他们听到持续的爆炸声,老板发觉异常后下楼查看,发现有烟,便立即喊员工下撤。

  事故发生后,省委书记楼阳生立即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等省市领导及有关单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连夜组织事故处置和人员搜救。遇难人员家属安抚救助、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展开。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另一方面,国家疾控局副局长沈洪兵在17日发布会上指出,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时,只需要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大约十年前,高校设立廉政研究机构迎来了一次高潮。任建明回忆,在2000年,清华大学率先成立了廉政研究室,不久北大也成立了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大概自2007年开始,廉政研究机构就在全国高校全面开花。截至2013年11月,我国高校已成立超过100所廉政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依托于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之下,其中有的高校在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BA)项目中设了纪检监察方向,招收和培养纪检监察干部。

  早在1991年,中国曾举办过第一届女足世界杯,若能成功申办2031年女足世界杯,将在世界女足史上呈现美丽的“40年之约”。也因如此,当中国将申办2031年女足世界杯作为目标时,人们如此期盼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11月初,两位大陆专家吴虹林、魏明赴台,并与台湾方面多次观察会诊后认为,“团团”的状况稍有改善,但由于无法准确判断病因,同意继续维持舒缓治疗的方式。

吴家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