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牛”改名了,这家券商有意思......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17 22:22:14

国资委又有3名官员被查 近期共5人落马邪恶啪啪,

  来源:券业行家

  官宣APP更名

  话说,行家关注列表中的“太平洋证券”官微,刚刚发布了一则推送,题为:《“太牛”APP更名为“太平洋证券”APP的公告》。

  公告显示,为满足客户实际需要,适应行业趋势,计划于2024年6月18日正式更新软件5.1.2版本,并变更软件名称为“太平洋证券”APP。

  太平洋证券表示,APP名称变更,不影响客户登录方式、交易功能、账户资金安全等方面。更名后,将依然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证券交易服务,后续还将持续优化APP界面设计和功能等,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投资之路保驾护航。

  运营已 有八年

  “太牛”这个名字,勾起了行家一段回忆。要知道,自2016年报首次官宣以来,太平洋证券旗下这一移动互联网平台,已经运营了八个年头。

  从历年年报来看,太平洋证券在2016年报中首次披露:互联网证券业务把平台建设和引流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完成了太牛移动互联网平台、H5行情交易平台、投顾工作平台等系统的立项建设。并与多家互联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年新增网上有效户共4万余户。

  2018年年报,太平洋证券表示,继续依托太牛APP、鲲鹏移动展业平台以及量化平台等线上业务平台,逐步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持续推动公司传统经纪业务转型。

  然而,2019年及之后的年报,均没有再出现“太牛”,甚至也没有“APP“字样。太平洋证券积极推动的线上业务,以及传统经纪业务转型,似乎也没有了下文。

  涉及个人信息

  在运营过程中,“太牛”的合规问题,曾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

  2022年4月,因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云南省通信管理局曾经进行了通报。

  当时的公告显示,通过小米商店发布的“太牛”4.0.2版本,存在四项违规。一是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二是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三是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四是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时隔两年,行家依然感到“脊背发冷”。违规收集的个人信息,竟然向他人提供。客户的隐私甚至是安全,究竟是怎么保护的?

  或许因为行政级别问题,太平洋证券并未在临时公告和定期报告中提及此事,更不要说整改进展了。

  如今想来,这或许也是“太牛”在年报中隐身,以及更名的原因之一吧。

  亏损不忘投入

  当然,行家也乐于看到太平洋证券作为上市券商,也有表现优良的方面。

  相对于公司的经营情况,太平洋证券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不低。在2018年首次披露时,信息技术投入1.51亿元,相当于当期营业收入的38.49%。2021年信息技术投入相对较低,为1.26亿元,占当期营收的7.72%。而在2023年,信息技术投入1.37亿元,占到当年营收的10.00%。

  自2017年到2023年,太平洋证券反复在盈利和亏损中“横跳”: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13.22亿元、4.63亿元、-7.61亿元、1.21亿元、-4.59亿元和2.51亿元,七年累计亏损-15.91亿元。

  长期未能盈利的艰难时刻,不惜重金投入信息技术。深耕之下,是否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呢?

  CIO业已履职

  就行家所知,上市券商普遍设有首席信息官职位,位列高管序列。然而,太平洋证券却是在2023年7月26日,首次任命了首席信息官。

  2023年7月履职,这位任职6个月的CIO,税前薪酬为51.21万元(获得报酬的统计区间为2023年7月-12月)。如果以实际履职时间折算,他的待遇在太平洋证券全部高管中垫底。

  而对太平洋证券来说,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和优化信息技术系统,不断提高公司信息化、科技化水平,确保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和改善客户体验,提供安全、可靠、个性化的服务,保障和支持公司业务正常开展。

责任编辑:杨红卜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