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来源: 大河网
2024-05-31 03:37:08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曾玥)近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团队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基于该研究成果的 论文5月30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据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施路平介绍,在开放世界中,智能系统不仅要处理庞大的数据量,还需要应对各种极端事件,如驾驶中的突发危险、隧道口的剧烈光线变化和夜间强闪光干扰等。传统视觉感知芯片由于受到“功耗墙”和“带宽墙”的限制,在应对这些场景时往往面临失真、失效或高延迟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应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团队聚焦类脑视觉感知芯片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原语的互补双通路类脑视觉感知新范式。“该范式借鉴了人类视觉系统的基本原理,将开放世界的视觉信息拆解为基于视觉原语的信息表示,并通过有机组合这些原语,模仿人视觉系统的特征,形成两条优势互补、信息完备的视觉感知通路。”施路平说。

  基于此,团队进一步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在极低的带宽和功耗代价下,实现了高速、高精度、高动态范围的视觉信息采集,可高效应对各种极端场景,确保稳定性和安全性。

  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赵蓉表示,“天眸芯”的成功研制为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重要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类脑智能生态,有力推动人工通用智能发展。

  据悉,此项研究成果是该团队继异构融合类脑计算“天机芯”后,第二次登上《自然》封面,标志着在类脑计算和类脑感知两个重要方向上均取得了基础性突破。(完)

  如何发挥沪港两地各自优势,加强合作与联动?在施荣恒看来,“面向新发展,上海应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并发展高品质服务消费、数字消费等”。

  天津客运段K4019列车长顾翔介绍,为给广大旅客提供温馨便捷的出行条件,1月11日开始连续三天,乘务班组对列车进行了全面的卫生清理和卧具定型工作,打造干净整洁的乘车环境。对于现在旅客普遍关注的铁路《新客规》的实施,乘务班组进行了全员的系统培训,掌握变化点,更好地做好旅客咨询服务。列车还准备了便民服务箱,内有老花镜、针线包等物品,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方便。乘务班组利用广播做好宣传,提示旅客佩戴好口罩,车内落实好列车重点部位消毒工作,确保列车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对重点旅客班组做好适需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打水、送餐服务等,保证送餐到座位。在了解旅客需求后,提前与旅客目的地车站做好交接,确保旅客乘车便捷。

  <strong>拭去“地球之泪”</strong>

  有关扩内需应该着重扩投资还是扩消费,徐奇渊表示,2023年需要更加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经济重启修复的初期,也是恢复消费者信心的关键时期,相关政策在时间上要前置、在力度上要给足,要把市场信心的‘第一把火’尽快点燃起来,推动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孙海平、丛玉珍作为教练员代表也入选这份名单。

  现在,他家当归摞成了堆,黄芪垒成了墙。院子整体加装“玻璃盖”,成了药材晾晒房。院里还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山地农业机械。

李嘉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