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少年做主演 音乐话剧《绘画改变人生》在舞台上推进美育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3 03:07:39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原创沉浸式美育系列作品青少年音乐话剧《绘画改变人生》新闻发布会日前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

  以中国近现代知名艺术家廖新学为原型创作的《绘画改变人生》以美育人,坚持表达创新,通过媒体技术赋能,将原本严肃、单向输出的美育转变成“会讲故事的人和物”,融合歌曲、合唱、乐器、美术、绘画交融等多种艺术形式,聚焦城市地标、实现以美育带动文旅,加强美育大师互动体验式教学,致力于推动文艺作品“出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美育。

  中国老教授协会秘书长张彦春表示,中国老教授协会高度重视美育工作,聚焦青少年美育事业发展,此次与中央媒体、头部高校联合出品美育作品是创新之举。继《歌声改变人生》之后,《绘画改变人生》即将完成并拉开帷幕,呼应开篇之作,助力青少年美育事业发展。

  青少年音乐话剧《绘画改变人生》总编剧和艺术总监、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介绍,《绘画改变人生》让青少年作为参演主体,以云南艺术学院创办者、近代知名艺术家廖新学为原型,讲述了从昆明到巴黎、从放牛娃到艺术大师的故事。剧本以主人公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景,当学徒学习绘画的照相馆和在巴黎求学、创作期间的公寓为叙事空间,展开过去与当下的时空对话。以艺术大师廖新学为原型,呈现背后鲜为人知的艺术故事。这部音乐话剧融合了美术、音乐、表演、舞蹈、合唱、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让每一名参演青少年在演绎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儿童音乐剧《歌声改变人生》总编剧彭锋表示,在2024年暑期,该剧将与一万余名青少年相聚中国近代美育发源地北京大学。实现“美育人人”是美育系列作品的真正意义所在,他期待该系列剧目能够永葆青春,未来通过“歌声”与“绘画”的携手,强化边远地区美育普惠,强调多元参与,为构建和美乡村、为美育赋能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表演艺术家、纪录片《从牧童到大师——廖新学》总导演于荣光以及制片人蒋晓蓉、导演赵嘉在现场分享了专题纪录片片段,并讲述了艺术大师廖 新学背后鲜为人知的创作故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词作家宋青松认为多幕、多段落、多形式的整体架构设计,能够让青少年音乐话剧更具有交互式、观赏性的特质。

  发布会上,嘉宾还为基层美术教研员颁发专家委员会委员聘书。(完)

  工信部加强统筹调度,抢抓生产,建立重点保供企业白名单,实行药品生产情况日调度机制,打通重点药品稳产增产堵点,加速扩大产能产量。

  <strong>杨华升:</strong>症状主要是聚焦在两个类别。一种是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还很突出,比如常见的是咳嗽、咳痰、咽干,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叫“余邪未尽”,用老百姓的话叫“还没好透”或者“没好利索”;第二种是有一些人可能原本身体就比较差,或者甚至有一些基础病,经历一次新冠发烧,机体跟病毒的斗争以后,虽然他呼吸道症状已经不突出或者几乎没有了,但有些像全身乏力、长期没有食欲,或者是睡眠障碍、心悸、心慌等症状。从我们中医角度主要是“气阴两虚”,也就是身体比较虚弱。特别是现在很多人需要返岗工作,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以后虽然典型症状不多,但是很难胜任原来的高强度的工作。所以我们现在从中医的思路上来讲,主要准备了两个方子,一个方子是以“清除余邪”为主,另外一个主要是立足于“扶正”,以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为主。

  杨华升:比如说急性期已经过了10天以上,自测抗原也转阴了,后续主要出现一些像乏力、咳嗽、咽痛、咽干,包括睡眠障碍等症状,基本上已经能够外出活动,或者是说上班工作了,但是感觉体力上还有一些不适应,这样的病人我觉得最适合到我们这里来调整。

  徐州站,只是一个窗口。春运第一天,在徐州铁路公安处管内1300余公里线路上、20个客运站里,一名名铁警为了旅客出行安全忙碌着,奋战着。(完)

<a><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08/1326118622.jpg" alt="" /></a>

  关键时刻,上海启动绿叶蔬菜应急保供机制,千方百计抢播抢种,自产绿叶菜从日上市不足1500吨恢复到3000吨以上。蔬菜更足,民心更稳。

张玉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