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开展1820亿元MLF操作 专家:后期降息降准都有空间

来源: 快科技
2024-06-18 08:57:39

  每经记者 张寿林 

  6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82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为1.8%,1年期MLF中标利率为2.50%。值得关注的是,1年期MLF中标利率维持不变。

  受美联储推迟降息等因素影响,近期美元指数处于高位,人民币对美元存在一定被动贬值压力,政策利率保持不动有助于稳汇市。

  综合考虑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物价走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团队判断,后期降息降准都有空间,不排除三季度落地的可能。

  下调政策利率迫切性 不高

  自2023年8月以来,MLF利率已连续10个月处于2.50%的水平。

  MLF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

  对于最新操作继续维持不变,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团队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前期长端市场利率较大幅度下行,央行在多场合提示利率波动风险;近期长端市场利率有所回稳,但仍较大幅度向下偏离政策利率中枢,加之近期贷款利率走低,或意味着当前下调政策利率的迫切性不高。

  二是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二季度宏观数据波动较大,当前整体上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这也是近期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的一个背景。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水平仍将偏低,经济增长动能有待进一步改善,三季度下调MLF操作利率仍是重要政策选项之一。

  从过往表现看,温彬团队认为,6月存款回表的现象较为明显,但今年叫停“手工补息”之后银行难以提供足够回报,这会导致银行缺乏有效的产品和工具来吸引资金回表;同时,金融业增加值的核算方式已经调整,不再挂钩存贷款增速,在“挤水分、提质效”的大方向下,当前银行扩张信贷的诉求也相对有限,预计存款回表现象有所缓和。

  缩量续作释放何种信号?

  除了操作利率持平,另一关注点是缩量续作。6月MLF到期量为2370亿元,继续处于较低规模;当月操作规模为1820亿元,这意味着当月缩量规模为550亿元。

  王青团队分析,缩量续作主要源于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银行对MLF操作需求下降,并非释放数量收缩信号。

  近期MLF投放量较低,总体处于缩量或等量续作状态,背后是受信贷需求偏弱及金融“挤水分”等影响,近期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放缓,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商业银行对MLF操作的需求较低。

  进一步看,温彬团队指出,年初以来,在资金面延续稳健宽松下,央行无意过多投放资金,除5月净投放为正之外,其余各月延续净回笼状态。近日,央行每日逆回购又降至20亿元的地量操作,截至6月16日累计净回笼超6000亿元,显示资金面仍均衡偏松。

  在此背景下,温彬团队直指,目前降准或MLF加量续作的必要性均不高。且考虑到当前MLF与存单利率倒挂较多,MLF对维稳跨季的贡献度也较低。考虑到4月以来央行对于货币宽松节奏相对谨慎的态度,预计仍将通过月末逆回购放量来适度注入流动性,平抑信贷投放、理财资金回表等阶段性扰动。

责任编辑:张文

  起初的几次失败,曾让杨宁面临“信任危机”。随着紫黑香糯、泉水西瓜等产品的俏销,村民的荷包渐渐鼓起,他们对杨宁的信任也便一点点拾回。

  新春前后,大湾区招商引资马不停蹄。“希望新的一年双方的交流合作跑得像兔子一样快,跑出时尚合作的‘深圳速度’。”新年伊始,深圳福田区便派出代表团奔赴意大利米兰、佛罗伦萨、西班牙马德里、法国巴黎等地开展“双招双引”,这是三年来深圳首个出访欧洲的政府代表团。福田区委书记黄伟干劲满满,“我们要加快引入法国顶尖的时尚品牌、时尚产品以及时尚教育资源,让消费者享受到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中日、日韩之间通过RCEP首次建立起自由贸易关系,开放红利尤为明显。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韩国、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22.1%、26.6%。在RCEP框架下,中日韩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光电设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为三国在新技术、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的区域价值链合作奠定了基础。

  天空湛蓝清澈,大地银装素裹……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雪道上,游客王先生和家人在冰雪世界中尽情驰骋。

  “一带一路”乐队主唱 丹尼尔:中国有个说法叫自强不息,它说出了中国人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目标日夜不停地奋斗,就像自然界的运转一样。我认为这是中国这些年能够取得发展的关键原因,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据韩媒上周报道,韩国首尔市区一家有着27年历史的大型商场,已宣布将于年内倒闭。这家商场名为奥特莱斯“W购物中心”,是首尔加山洞商圈最具代表性的购物中心之一。2020年以前,中国团队游的住所常被安排在这一区域,同时还有很多中国的散客和“代购”前来消费。据统计,此前中国游客的消费在这一购物中心的销售份额中占比高达30%至40%。但在疫情暴发后,中国游客的消费占比大幅下降。最终,该商场宣布将于今年9月关门。

张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