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49天捡2吨多垃圾,该问一句是谁丢的?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5-31 00:54:43

  看到这样的新闻,没有一个人不会被这“小小的举动”感动。我们之所以感动,不是因为辛先生做的事情有多么伟大,其甚至可以说是“举手之劳”,而恰恰是这样的“举手之劳”打动了我们每个人。就是如此人人都可以举手之劳的事情,有几个人愿意去做?

  这么多人都路过了这个地方,这么多人都看到了这里的垃圾,可是这么多人看到的都只是“垃圾之外的风景”,而没有看到“风景之内的垃圾”。我们这些世俗的人,往往会选择性“看世界”。

  旅行49天捡2吨多垃圾,值得我们点赞,值得我们叫好,值得我们送去热烈的掌声。可是,我们在赞美的同时,也不能让赞美的声音淹没了该有的反思,需要追问的有这样几个问题:

  其一,垃圾是谁丢弃的?我们一直在倡导要文明旅游,要爱护环境,这些河道里的垃圾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从风景里路过的人”丢弃的。都说旅游不要忘记带上“文明的行囊”,试问,当我们一边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一边将随身制造的各种垃圾随手一扔的时候,我们的文明意识、我们的环保意识、我们的责任意识去哪儿了?“看风景”不能变成了“煞风景”。每一片垃圾的背后都有一个丢弃者,这样的行为都在无声地伤害着我们共同的家园。

  其二,为何没有人清理?报道中提及的昌都这个河道里的垃圾,可以用“大量”来形容,因为辛先生用时3天,才将河道清理干净。那么最值得追问的就是:当地的管理部门去哪了?环保、环卫等等在干啥?一个过路的游客都能“眼里容不得垃圾”,责任部门为何面对“满目的垃圾”而无感?

  2吨多垃圾的清除,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反映的是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问题。辛先生的行为值得我们点赞和学习,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逃避反思的借口。每一个享受大自然恩惠的人,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是谁丢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直指人心。它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正视自己的行为,检视自己的习惯,是否也在无形中成为了环境的破坏者?

  旅行49天捡2吨 多垃圾,环保责任需要常驻每个人的心里!郭元鹏

  “我在德国工作学习多年,一直在教育领域工作,我希望能将自己在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的经验、研究和总结带回国内。”胡奚说,双元制教育起源于德国,其意在于为实体性企业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在双元制教育中,学生会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在企业接触与其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

  记者在重庆丰都县仁沙镇的一片田地里看到,操纵机器的正是余勤川,他双手推动收割机,双脚深深踩进泥土里,奋力向前迈着大步,新翻出的土豆记录着他走过的痕迹。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国防部13日发表声明称,俄军当地时间12日晚控制了顿涅茨克地区的索列达尔市。声明指出,完全控制索列达尔可切断乌军在顿涅茨克地区的阿尔乔莫夫斯克市的补给线,此后俄军可封锁并击败驻扎在当地的乌军。

  锚定“幸福福建”,福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健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过去五年,福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2年,福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2%左右、7.6%左右。

  所谓“一块钢”指的是安钢周口钢铁公司。余长坤介绍,安阳钢铁正是看中了沈丘的公铁水联运的独特优势,将产能置换项目落户沈丘,结束了周口没有大型重工业的历史。

  康定市居民孟丽娟是第一批受惠者。在她的记忆里,康定的冬天“特别难熬”。“温度达到零下十几度,外面雪很厚,生活特别不方便,水管冻住是常事,家里只能用电热器,电费开销特别大。”

杨雅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