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不断推动三苏文化创新性发展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11 10:03:14

  中新网成都6月9日电 (记者 贺劭清)成立三苏研究院、上线三苏文化大数据库……近年来四川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三苏文化创新性发展。

  据了解,四川眉山三苏祠是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祠内供奉陈列三苏塑像及苏家遗迹,收藏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2018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三苏祠“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称其“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川省政府把支持三苏祠建设国家一级博物馆写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6月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主会场活动在眉山举行。活动中,三苏祠博物馆正式获得“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三苏祠博物馆“升级”,是四川大力推动三苏文化传承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三苏祠博物馆对馆藏文物和16处古建筑保护现状进行深度调查,制定馆藏古籍保护修复等保护方案7个;完成文物摄影室、修复室建设,购置了文物藏品信息管理系统;重新修订、完善综合管理、文物征集、藏品管理、安消防等管理制度、应急预案30余个;完善文物征集机制;启动了馆藏文物定级评估,对馆藏古籍进行鉴定;对馆藏古籍、瓷器、书画进行修复。

  为提升三苏文化研究转化能力,三苏祠博物馆编纂出版《苏轼书法全集》(45册本)东坡书法研究权威著作,《藏在门廊上的语言艺术——三苏祠匾额楹联赏析》《名人与三苏祠》等科普读物;与四川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有三苏 三苏家风家教》中学版、小学版,成为四川省中小学校本教材;编辑出版《苏轼书法与绘画研究专辑》《苏东坡治国理政理念研究专辑》《东坡教育思想与书院文化研究专辑》《苏东坡与宋代生活审美研究专辑》等学术论文集;研发《心香一瓣谒三苏》《行走东坡故园感受古建魅力》等研学课程20余门。

  2023年12月15日,三苏研究院在成都揭牌。其建设工作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统筹,省市校企共建共管,依托四川师范大学学术资源,汇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四川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人才,聚焦三苏治国理政理念、家风家训、学术思想、三苏文化与巴蜀文化等领域,开展保护研究利用。

  四川推动三苏文化创新性发展,还体现在对三苏文化的活化利用上。话剧《苏东坡》亮相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话剧《苏母》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在美国华盛顿、纽约开启海外巡演……两年来,以三苏文化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不仅生动再现与三苏相关的人和事,更对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予以提炼升华,以更高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感召今人。

  三苏文化的活化利用,已成为四川文旅发展的一个支撑。作为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优秀演出项目,话剧《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自2022年首演以来 ,共演出213场,累计观看人数超3.7万人次。该项目还与旅游景区联动,观众观看演出后,可继续乘车前往三苏祠游览。《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运营负责人魏鑫透露,该剧还将经过全新升级创排,以70分钟版本重归舞台。(

  不可否认的是,未成年人医美项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对于部分天生外貌有遗憾的孩子,医美项目能给他们带来适当的补救。有网友发文回忆:“初中同学因为小时候被开水烫伤留了疤,留了十多年半边脸的刘海。手术后才把刘海慢慢梳了上去……从一个小孩走路跑步总是捂着脸上的头发,不参加集体表演、领奖状都低着头不敢和人对视怕被看到‘烂脸’,到现在终于可以抬着头享受突然吹过的一阵风。”

  此外,乔良认为,人身保险合同周期较长,缴费累积额度较高,当保险消费者出现资金方面的压力时,往往会考虑“变现”保险产品,但由于对于保险单质押等正常处理手段缺乏了解,往往被代理退保黑产“引诱”。在投保初期,保单现金价值往往低于所缴纳的保费,这被代理退保黒产所利用,使消费者误解为保险“亏损”,要求退保。

  LPR下行对新发放贷款利率影响明显。6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9%,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6月一般贷款中利率低于LPR的贷款占比为37.74%。

  8月18日,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要求“统筹考虑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关系”。

  全省有388.86万人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31.97万公顷,其中绝收13.15万公顷,倒塌房屋4.09万间,严重损坏房屋15.55万间,全省直接经济损失958.11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未来将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全部电量核发绿证。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此前的集中式光伏和风电之外,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都将能拥有绿电“身份证”。这张证书究竟有什么作用?绿证核发全覆盖又将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童启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