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药企“以缺逼涨”,守好群众“买药钱”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23 20:02:22

  丰收

  国家医保局近日再次约谈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 公司(下称“上药第一生化”),督促其进一步纠正不合理高价,剔除药品价格虚高空间,消除不良影响。这不是唯一一家被约谈的企业。2023年初以来,针对少数企业部分药品垄断控销、虚增成本、“以缺逼涨”等问题,国家医保局全年累计约谈企业23家,涉及30个品种,约谈药品平均降价超40%。(1月18日《经济参考报》)

  所谓“以缺逼涨”,是指少数药企通过制造“短缺药”假象,倒逼药价上涨价格虚高,从中牟取暴利。以上药第一生化生产的硫酸多黏菌素B为例,挂网价曾高达2303元/支至2918元/支。去年6月被国家医保局首次约谈后,该企业承诺降价至270元/支;最近再次约谈后,价格降到123元/支。该药品原价格之高缘于药企利用独家抗生素品种的稀缺性,虚增成本,“以缺逼涨”。

  少数药企之所以会“以缺逼涨”,是因为其善于利用短缺药大做文章。一方面,药企以“物以稀为贵”为由,暗示提高药价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药企通过垄断地位、联手作弊等手段来虚增成本,进而虚标药价。实际上,某些短缺药并非真的短缺,不但药品原材料供应充足,而且产能也没有问题。因此一些药品短缺现象是人为制造的假象,是相关药企为“以缺逼涨”找的借口。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普通群众对短缺药品往往很难比价,也不了解药品原材料供需、生产成本等内部情况,结果在无形之中承担了更多的用药成本。同时,“以缺逼涨”的药品一旦进入医保目录,也增加了医保基金支出。也就是说,少数药企“以缺逼涨”既掏空了群众的“买药钱”,也涉嫌从医保基金攫取不当利益。国家医保局、市场监管部门对“以缺逼涨”的药企进行约谈和处罚很有必要。

  虽然“以缺逼涨”是药企的“黑幕操作”,但仍然被有关部门发现,这既说明“以缺逼涨”终究会露出“狐狸尾巴”,也说明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监督卓有成效。只要对药品价格特别是短缺药价格、原材料等加强常态化监管,就会发现药企垄断控销、虚增成本、“以缺逼涨”等问题。医保部门已对问题药企采取监测预警、函询约谈、信用评价、信息披露等各种手段,进一步守护好群众的“买药钱”。

  三是抓紧烘干晾晒。调动现有烘干设备,抓好抢收湿粮烘干。发挥中储粮、粮食系统、供销系统烘干设备大、能力强的优势,加大湿粮收购力度,及时开展烘干、仓储,对粮食烘干给予财政补贴。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空置厂房、各类场所的房前屋后、平整房顶等开展晾晒,指导农民在田间地头铺设防水布进行晾晒,尽可能挖掘晾晒空间。

  2015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分组审议最高法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时,与会人员就提出,“行政诉讼法要求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但实际上这条形同虚设,并没有落到实处。建议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虽然法律作出了规定,但诉讼活动中出庭的往往都是代理律师或者一般工作人员。民告官,但是见不到官,这不利于矛盾纠纷的解决。司法实践中,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有强烈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又不说明理由,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

  L3实验中,丁肇中的国际合作团队更加庞大,共有美国、中国、苏联等19个国家的600多名科学家参与,中国的主要贡献是精密仪器制造和物理分析。王贻芳参与了L3实验中重要的物理分析工作。5月16日下午,高能所举办的一场对谈活动中,王贻芳说,MARK-J实验中,丁肇中有意把每个中国科学家分到实验的不同层面,覆盖到整个高能物理实验的各种领域方向,这也是后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建设相对顺利的原因。参与MARK-J实验的第一、二批人,日后都成为了BEPC和北京谱仪的核心骨干人员。“每个子系统的人都是从MARK-J训练出来的。”王贻芳说。

  近年来,厄瓜多尔白虾在中国走红,甚至有网红海鲜之称,各大电商平台均有销售。有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厄瓜多尔出口白虾被销往中国市场,中国系最大买手。

  今天(5月28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目前,发射任务各系统已经完成了相关功能检查,并做好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国企业家》:你很喜欢到处体验景点和酒店,最近有去哪里旅行吗?比如近期淄博烤串儿爆火,是否是旅游市场的新机遇?疫后复苏过程中,报复性旅游的热潮能否持续?

王泰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