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仓方向曝光!他们的“口味”大变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17 05:53:23

  近期,部分上市公司因回购等事项披露了最新的流通股东情况。

  梳理发现,2024年以来,外资机构加仓A股资产时,出现了向工业制造、医药医疗、新型消费等领域中的“新质资产”聚集的迹象。对比发现,外资机构对部分个股公司的加仓动作有“大手笔、高强度”的特征,即在短时间内就快速提升了持股数量。

  最新持仓曝光

  在最新披露的外资机构持股情况中,高盛、花旗等外资机构的加仓动作被陆续曝光。

  具体来看,高盛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自二季度以来,加仓了多家上市公司,其对部分公司的持股为二季度以来大手笔新进。公开资料显示,高盛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国外法人单位。

  花旗的最新动作,则同样在克劳斯的最新股东名单中被曝光。公告显示,截至5月17日,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LIMITED(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28.37万股,持股比例为0.46%。同样,该机构并未在公司一季报和2023年年报中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之上。

  新布局有新口味

  观察发现,上述外资机构加仓的个股标的,有不少看点。

  资料显示,特一药业为集医药研发、制药工业、医药商业为一体的医药上市公司,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海南海力制药有限公司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塞力医疗则是一家以医疗集约化业务与运营服务为主的上市公司。公司表示,在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的增加以及全民健康意识持续提升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塞力医疗瞄准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及体外诊断(IVD)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局面,继续聚焦并围绕“智慧医疗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平台”的战略发展规划。克劳斯则主要从事化工机器、化学工程及设备、材料及腐蚀、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在线分析仪表、放射性检测仪表及环保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和推广应用工作。此外,红豆股份、杉杉股份等等,都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内建立了相应的竞争优势。

  如果把观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则可以看到外资机构看好A股市场、加仓A股资产的更大的“图景”。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共有51家外资机构现身744只个股的前十大股东榜,共计持有87.44亿股,期末持仓市值达1162.39亿元,新进个股数量约为568只(剔除重复项)。从外资机构持股市值来看,新加坡华侨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阿布达比投资局位居前三,分别持有257.04亿元、150.69亿元、112.89亿元的总市值;按外资机构持仓数量来看,位居前三的是巴克莱银行、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分别持有329只、174只、113只个股。行业方面,整体来看,一季度外资机构对金融、电力电子、汽车、机械制造等板块的加仓力度较大。

  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外资机构的口味发生了变化。

  “对外资来讲,近期的布局,一方面是总体的资产配置方向的调整,另一方面是资产配 置结构的优化。反映在具体的布局上,一是加大对A股资产的投资,二是具体的资产选择上,寻找新的投资模式,从目前外资在A股和港股上的投资来看,新质资产成为其关注重点。”有公募机构投资总监表

  “新质资产是市场仍然在摸索的发展方向,但显然,这一方向也影响了外资的投资喜好。目前,大量外资机构都在寻找其中可能的机会。”有外资私募投资经理表示。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谢玲表示,剧本杀是一种沉浸式体验游戏,能够让人暂时脱离现实环境。长期沉迷剧本杀,可能会出现“角色混同”,无法自主切换现实与虚拟的角色,颠倒和混淆特定角色的规范和要求。严重者将出现“解离”,也就是个体与自身的认知障碍,逐渐失去对现实中“我”的意识、人格和记忆的支配力,失去现实感,失去自我的归属感。

  2010年2月-2011年6月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办副主任兼镜泊旅游名镇建设副总指挥、牡丹江名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会董事;

  跟很多人大赛前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不同,张伟丽说每次比赛都有一种度假的感觉,因为终于不用那么高强度训练了,只需要克服降重关即可。

  此外,2023年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2023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预算、2023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专项资金预算、2023年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预算等也提前下达。

  (十九)引导民间投资科学合理决策。引导民营企业正确看待国内外经济形势,准确理解国家政策意图,客观认识困难和挑战,发掘新的投资机遇,找准未来发展方向。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投资项目管理,掌握投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投资效益,坚持依法合规生产经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全国工商联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紧密扎根基层、覆盖全国的供销社,目前仍在消费零售端发挥巨大作用。近五年来,除2019年销售总额有所下滑,全国供销社系统销售总额基本保持着增长态势。

张珮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