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四川绵竹:千人巡游让清代名画《迎春图》“动”起来

来源: 千龙网
2024-06-01 19:05:29

  中新网德阳2月2日电 (杨勇)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第二十三届绵竹年画节在四川绵竹开幕,1000余人组成的巡游队伍动态演绎清代名画《迎春图》,数万名群众聚集在街头巷尾,“沉浸式”体验清末民初绵竹民间迎春习俗的盛况。

  绵竹年画《迎春图》是由清代画师黄瑞鹄创作,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也是绵竹年画的扛鼎之作,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绵竹的《清明上河图》。绵竹年画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为特色,又称绵竹木版年画,色彩明快、线条流畅、内容多样,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第二十三届绵竹年画节开幕式上,大鼓咚咚、锣声震天,身着盛装的巡游队伍排着整齐的方阵缓缓前行,立体再现了《迎春图》中“报春、游春、打春”的典型场景。热闹的龙灯点睛仪式后,年画仕女骑着自行车缓缓驶来,鲜艳的服饰、古典的扮相,美得不可方物。伴随着唢呐声声,老鼠嫁女方阵闪亮登场,由老鼠新娘、新郎、媒婆、吹鼓手等组成的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喜气洋洋,诙谐的表演令道路两旁的市民游客笑个不停。随后,身背福袋的春官踩着高跷走向民众,一边说着吉祥话,一边从福袋里拿出象征“福气”的年画赠送给大家。在流动舞台上,专业的戏剧人员正在演绎“蜀汉忠魂”“大唐国酒”的故事,展现绵竹悠久的三国文化、酒文化底蕴。

  据了解,从2002年至今,连续23届绵竹年画节的成功举办 ,为绵竹这座城市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精致的城市品位。绵竹以年画为媒介,以节庆为平台,将民间艺术与群众文化有机结合,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方位展示“美酒名城·画境绵竹”的悠久历史,打响了“从小年到大年,到绵竹过中国年”的旅游品牌。年画节也因此成为了联系八方宾朋的桥梁、彰显绵竹魅力的名片、振兴文化产业的瑰宝。

  “绵竹年味儿很浓,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今天我是带着妈妈从简阳过来专程看年画节巡游表演的,现场气氛又热闹又喜庆。”游客杨婕看完巡游表演后激动地说。

  有年画的春节才更具年味。为了让年画重回春节,回归生活惠及群众,近年来,绵竹市委、市政府把绵竹年画保护传承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保障、人才培养、转化利用、产业扶持等方式,深挖绵竹年画时代内涵,激发非遗传承活力。如今,绵竹年画已成为了绵竹独特的城市印记。(完)

  “新型CR200J复兴号动车组不但增加了商务座区,二等座车厢座椅也可实现旋转,座椅间距更加宽敞,充电插座更具人性化,为广大旅客提供了出行服务的新体验。”成都车辆段双流运用车间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新车入库以来,他们现场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迅速掌握新车型设施设备变化项点和维护作业标准,并全面组织开展检修整备工作,为按期顺利上线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在此之前,她对感染新冠充满不安:肿瘤患者是否更容易感染新冠?化疗期间发烧了怎么办?去医院检查感染了怎么办?哪家医院收治阳性肿瘤病人?疫苗到底要不要接种?

  “随着疫情的发展,救治的压力开始从发热门诊向急诊和重症救治的科室传导。”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急诊的压力显现,马上就是一系列连锁(反应),最近大家看到的120需求大增,重症的床位、住院的床位,比如大家说一床难求。”

  12月26日午间,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通知(东建房〔2022〕23号)》,确认从通知发布之日起,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面暂停实施商品住房限购政策。

  12月7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王可可算是“放开”之后最早发声的阳性肿瘤患者之一。在评论里,出现最多的声音是“看到问题不严重,也就放心了”。这是王可可最初没有想到的,好多人说从担心变成释然。

  “放开以后,很快发热门诊就顶不住了,大量(有症状的)患者涌过来。”秦宇红也觉得,“这有点儿超乎我们的想象。”后来,急诊很快调整就诊流程,接诊更多发热病人,缓解对发热门诊的冲击。

刘佑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