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学生用5分钟短片讲述蒙文春联背后的“铸牢”故事

来源: IT之家
2024-06-03 16:58:56

  一只羊角是蒙古族小男孩巴特尔手中的“笔”,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的雪地,则是他的“纸”。站在这张白茫茫的纸上,巴特尔正学着写下一副“蒙文春联”……

  这一画面来自名为《春风吹又生》的5分钟短片。 不久前,这部由华中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拍摄的短片,获得了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块的最佳作品奖

  全片以“蒙文春联”为线索,讲述了12岁的巴特尔向蒙古文书法传承人巴音达拉学写“蒙文春联”的故事。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近年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贴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在博州,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喜欢贴蒙文春联。巴音达拉介绍:“很多蒙古族牧民认为,门口贴上蒙文春联会更有‘家’的感觉。”每逢过年,巴音达拉便用蒙文书法设计出不同的春联,送给当地的农牧民。他还利用周末在博州青少年宫为当地的孩子开设免费的蒙文书法课,教他们写蒙文春联。

  这件事引起了从武汉来的支教学生们的兴趣。“我们的服务地是有着35个民族的城市,援疆支教让我们为这里带来了新的知识,但同时,当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在滋养我们,所以我们想把看到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短片导演余典说。

  在拍摄短片的过程中,支教的学生们一次次被感动:阿丽腾阿姨临时改变家庭活动,只为给摄制组提供拍摄场地;巴音达拉老师开着随时会陷入泥地的二驱车,也要坚持接送摄制组……

  短片中,扮演巴特尔的小演员银子贺来自多民族组成的融合家庭:爸爸是汉族人,妈妈是蒙古族人,姥姥、姥爷也是蒙汉结合。据悉,在博州,和银子贺一样,蒙汉结合的“多民族融合家庭”还有很多。

  “石榴千房同膜,是友谊、团结、亲密无间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显化,也是我们拍摄《春风吹又生》这部短片感受到并想与大家分享的。”余典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strong>华南地区</strong>

  中共中央、国务院2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23年春节团拜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拜年。春节前夕,习近平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同时,一体推进磨憨口岸功能提升、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加快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磨憨口岸综合提升改造,加快智慧口岸建设,力争跨境货物运输量、货值分别突破600万吨、500亿元。

  但当时的种植经验不成熟,未达到王永根的预期。随后,他继续走访市场,前往山菜种植大省交流经验。最终将创业项目确定为刺嫩芽种植,口感和营养价值也受到了消费者认可。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分手”事件说明了一些自以为是的国际所谓游戏巨头厂商不把中国的游戏企业放在眼中,但是实际上中国市场已经独立觉醒,中国的游戏玩家和游戏公司都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暴雪必须要承担相对应的代价。”

  辞旧迎新,寒冬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陈伟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