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全力做好冬春救助工作 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来源: 台海网
2024-06-09 04:18:54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7日电(记者 张林虎)“这次冬春救助,我家拿到了救助金和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让我们能温暖过冬。”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天力木图村受灾户郭连在如是说。

  2023年,武川县发生旱灾、洪涝、风雹、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3万多人次受灾。

  连日来,内蒙古自治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厅工作组来到武川县调研指导冬春救助工作,走村入户慰问受灾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物资。

  “今年受到雨灾及 雹灾,导致农作物收成不好,让本不富裕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入冬以来,内蒙古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加强救灾物资调运和实地督导,及时发放救灾物资,通过惠民惠农“一卡通”将冬春救助资金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据内蒙古应急管理厅救灾和物资保障处处长王跃武介绍,为做好冬春救助工作,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对受灾群众冬春期间困难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统计,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程序确定需救助对象,建立救助台账。

  “此次救灾物资专门用于2023年重点受灾旗县的冬春需救助人员,优先保障受灾的低保对象、残疾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王跃武说。

  2023年,内蒙古多地遭受自然灾害,部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受到影响。应急管理部、财政部向内蒙古调拨了4330件棉衣、21390床棉被,下拨冬春救助资金2.61亿元,支持内蒙古做好冬春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完)

“中国把人民的健康和福祉放在更高位置”

  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印度尼西亚旅游和创意经济部长桑迪亚加·乌诺隔空“喊话”,印尼“已为中国游客准备好红毯”。当地旅游业协会和从业者也热情期待着中国朋友的到来。

  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文明互学互鉴从广泛层面的文化交流向民生和发展项目聚焦。这些被誉为“小而美”的项目,与宏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相辅相成,彼此紧密连接起来。例如,“鲁班工坊”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当地劳动力提供实用技能,农业、妇女等相关教育项目在过去一年进一步形成品牌效应。

  1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之后,多国表态予以欢迎,但也有少数国家宣布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入境限制措施。对此中方以最大诚意,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有关国家进行了充分沟通,详细介绍中方优化调整防疫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中国当前的国内疫情形势。但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国家罔顾科学事实和本国疫情实际,仍执意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并采取对等措施。

  从跟跑到领跑,中铁装备盾构机的整体国产化率超过90%,关键零部件基本实现自主设计、生产,靠的就是持续科研攻关。肯投入,2012年以来,中铁装备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达8%;强短板,近10年先后攻克大排量泵、减速机、主轴承、主驱动密封等关键零部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刘泓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