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受访青年科技工作者赞同持续推进减负行动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24 13:37:58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进行了“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减负”的两会专题调查,共有2000人参与。其中,过半受访者(56.1%)是青年科技工作者。

  调查结果显示,事务性工作负担重、获得科研资助资金有限、评价考核压力大被指为青年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三大难题。92.5%的受访青年科技工作者都表示,被非科研的繁杂工作所累是限制释放创新潜能与活力的主因。58.1%的受访者认为应精简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

  事务性工作负担重是主要难题

  侯葭今年35岁,在一所高校做副研究员,她这两年压力很大。工作中,她70%的时间都用来处理与科研没关系的琐碎事情了,有时还得熬夜才能干完,很重要的科研却总是推进困难,“我现在对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都有些迷茫了,不确定还能不能完成最初的目标。”

  保障时间才能保障创新能力。近四成受访者感觉目前青年科技工作者没有足够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当前青年科研工作者主要面临哪些难题?调查显示,事务性工作负担重(66.3%)居首位。

  侯葭坦言,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用来专心搞科研,伴随而来的,还面临着很大的考核压力。“压力大的时候,整宿地睡不好觉。而且我的年龄不小了,必须要考虑生育问题了。”她很担忧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

  硕士毕业生张晓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6年了,与她同年毕业的博士师兄一直在从事科研工作,“今年见面,他比较发愁项目申报的事,过程很耗时间和精力,但因资历尚浅,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难以拿到重点研发项目”。

  其他难题还有:获得科研资助资金有限(54.4%),评价考核压力大(53.5%),挑大梁机会少(50.7%),成长通道窄(29.5%)等。

  被非科研工作所累限制释放创新潜能与活力

  侯葭跟记者简单介绍了自己一天来的事务安排表,基本上已被各项非科研工作填满。“如果再有一两件临时的事情插进来,这些到下班可能都忙不完了,晚上还得加班。”侯葭说:“每天做完这些工作都筋疲力尽了,哪还能再有充沛的精力用在科研上?”

  被非科研的繁杂工作所累,八成受访者认为这是限制青年科技工作者释放创新潜能与活力的主因。值得关注的是,在受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中,这一比例高达92.5%,其他受访群体中这一比例为65.6%。

  “这些年,虽然开展了一些为青年科研人员减负的行动,但是效果还不够显著。希望推进力度更大些,更彻底些。”侯葭非常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关为青年科技人员减负的新闻,“特别高兴青年科技人员的这些难处能被看到,期待逐步得到解决”。

  93.4%的受访者都明确表示支持持续推进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减负行动。交互分析发现,青年科技工作者这一比例为96.3%,高于其他受访群体(89.6%)。

  58.1%受访者希望精简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

  侯葭感到,被事务性工作缠身是身边不少青年科技工作者都面临的问题。“看着是小事,但一件件处理起来很费时间、很麻烦。”她特别希望能在这一块儿做好“减法”,减掉大家肩上的不合理负担。“项目申请、报销等流程要应简尽简,不做重复性、不必要的工作,把时间更多地用在刀刃上。”

  张晓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正是精力充沛、富有想法创意的阶段,应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不能被资历和头衔束缚了。重要项目、项目中的重要位置可以考虑向有能力、有潜力的年轻人才倾斜。同时,她认为要重视提升青年科技工作者薪酬待遇的问题,“他们面临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经济压力,减轻这一块的顾虑更能让他们沉下心来搞科研。”

  为青年科研人员减压解难、激发创造力,还有哪些期待?58.1%的受访者认为应精简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58.1%的受访者建议加大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经费支持,53.3%的受访者希望确保落实青年专职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52.3%的受访者期待推动科研单位减少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考核频次,47.4%的受访青年建议随时跟进减负进程,预防“不合理负担”新“变种”,22.9%的受访青年希望形成“传帮带”制度。

  (应受访者要求 ,文中侯葭、张晓为化名)

  怀进鹏强调,今年的高考是党的二十大后举办的首次高考,是实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做好今年高考工作意义重大。要扛起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之所以有这样的固定搭配,是因为炭是锦州烧烤的灵魂。相比电烤,炭烤(虽然不健康)火力旺,在燃烧过程中散发炭香,把肥肉烤得滋滋冒油,外焦里嫩,羊肉串就有了灵魂。

  此前,深圳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今年产业增加值将突破650亿元。这也使得深圳今年有望在3万亿台阶上进一步突破。

  泽连斯基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发声,称通话“长时间、很有意义”,而且用了中英文与乌克兰等多语种,显然是非常满意通话的内容与成果。我个人认为,乌克兰总统最期待最在意的,是中国元首的这一强调: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乌关系的政治基础。我也注意到,不少境外媒体都将这句话做进了标题。但要指出的是,这实际是大国外交的一贯立场,中国元首昨天也在通话中谈到此前相继提出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等等,其中“四个应该”的第一条,正是“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俄乌危机爆发已经一年多,乌克兰方面的最大诉求与目标,正是自身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动荡变革加速演进之际,如果在事关中乌双边关系政治基础的认知与判断上,时不时会有一些杂音、误判乃至糊涂认识,中国元首昨天的再次强调,确实收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也确实让通话对象吃下了定心丸。 

  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的第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相关报道显示,朱云此前还担任广西宏桂资本运营集团新闻发言人,广西宏桂资本运营集团所属广西融桂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

胡振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