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加法”换来粮食安全“乘法”

来源: 人民网
2024-06-04 08:53:35

  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超过1.3万亿斤。稻谷、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比重超过8成 ,产量占比超9成,不仅是老百姓饭碗里主要的粮食品种,也是农业保险政策的“主干道”。

  据介绍,财政部最早于2007年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累计拨付的保费补贴资金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22%,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稳居全球前列。

  2018年,我国开始探索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2023年将这两个高保障保险拓展至所有产粮大县,今年在全国实现全面覆盖。“6年间,从试点扩大到全国,这项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稳定种粮农户收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廖岷说,这是我国农业保险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举措。

  廖岷现场算了一笔账:一位农户种了100亩水稻,化肥、农药、种子等直接投入再加上地租、人工等费用,每亩成本假设是1500元,总成本就是15万元。如果没有保险,遭遇大灾就会绝收,这15万元就全部损失了。如果投了完全成本保险,每亩可以赔1200元,加上其他农业直接补贴,基本上可以把15万元的投入补回来,解决了种粮的后顾之忧。在财政补贴下,这位农民朋友每亩自己才交大概10元,100亩地约交1000多元,受灾时最多却能得到12万元的赔偿。

  2023年8月,哈尔滨双城区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有个合作社种了900多亩玉米,因为投保了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自己交了几千元保费,最后获得了数十万元赔款。“合作社的负责人说,没有想到能赔这么多,成本都给补上了,以后还要继续投保。”廖岷介绍。

  廖岷表示,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中国的饭碗可以端得更牢。一方面,政策全面覆盖后,对全国的小农户乃至规模经营农户都形成了保障,有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这些年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有增多趋势,这也是出台这一政策的背景。比如,去年河南发生的“烂场雨”,成熟小麦霉变,农业保险赔了26亿元,这对于挽回受灾农户的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

  “我们用财政支出的‘加法’,换来了稳定农户收益和保粮食安全的‘乘法’,表明了用足财政力量给农户更多实惠的决心,也体现了保障好国计民生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廖岷说道。(本报记者 刘 垠)

  其任职经历也与网传声明相同,2020年10月加入安盛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中国香港),后从2020年12月起,担任安盛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2020年12月至今,担任着安盛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阿根廷籍华裔林依婷也乘坐MF8696香港航班转机回国探亲。“同一个航班看着很多人,但没多久就办好证照查验了,效率很高。”她笑说,对优化新政的实施很有获得感,“一到福州机场就很亲切”。

  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飓风在太平洋上空增强,西海岸仍处于持续不断的飓风肆虐之下。该机构警告称,由于此前的降雨已经使地形饱和,进一步的暴雨可能会导致泥石流和河流水位的急速上升,使山洪爆发的威胁加剧。

  陶小荣介绍,激素介导的抗病是一种基础抗病性,是一种比较弱的抗性。NLR免疫受体蛋白介导的抗病性则是非常强烈持久的抗病,可以有效灭除病原菌。在病毒效应子NSs存在的情况下,植物通过这一机制“选择”了更为强烈的NLR免疫反应,诱敌深入,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这为作物抗病的生产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

  尉犁县电商办负责人周波表示,刘元杰在网上看起来调皮、随性,但却是一个有情怀、有抱负,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不仅自己带货,还帮着尉犁县培训人才,建立电商矩阵,助推当地农特产品发展。

  《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适时开展人才和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加强上下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衔接,严格规范审计行为,对同一人才和科技创新项目在实施期内原则上最多审计1次;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检查、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其他监督的贯通协作,避免重复监督。减少过程检查,缩短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胡宝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