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4 02:08:53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介绍,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老年人口约46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21.3%;户籍老年人口约41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29%。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北京坚持首都特色、首善标准,全面体现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搭建养老服务供需对接平台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北京将坚持“两个体 系”同步推进,在发展好养老事业,“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养老产业,全面扩大市场化、专业化、品质化养老服务供给。

  《实施意见》围绕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布局、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等5方面,明确了19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布局,力争2025年实现每个街道乡镇建成一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方面,重点打造具备养老服务供需对接、调度监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集中照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即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形成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以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伸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二是优化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实现标准化、品质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轻松获取。按照“培育品牌化市场主体、构建就地居家养老和异地康养社区养老两种养老模式、实现老年人各类养老服务需求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复制推广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同时,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制餐助餐相配套的多元化、市场化、可持续养老助餐服务体系。通过完善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政策,支持发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等措施,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三是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实现机构照护服务标准化、品质化、普惠化。主要包括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作用,支持国有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平等承接公办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促进符合条件的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转型升级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以此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机构养老保障水平。

  四是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实现养老服务“找得到、用得好”。针对老年人养老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依托“北京养老服务网”和手机小程序,建设完善集供需对接、政策宣传、养老地图、养老助餐、人才招聘、京津冀协同、养老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养老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困难老年人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针对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上门看望、电话问候等探访关爱服务。

  五是完善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减少养老生活的“后顾之忧”。包括持续完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大养老服务经费保障,培育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加强基本养老服务统计,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确保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李彦宏强调了基础软件的重要性:“必须要把软件的根扎下去,才能让创新持续发生,才能让顶层的商业更加繁荣。”

  走进海曙区集士港镇山下庄村,青枝绿叶下的农房若隐若现,在不远处的通幽曲径中,三三两两的游客背着相机,走进该村的袅袅炊烟中。

  虽然门神寓意辟邪、吉祥,但为什么如今贴春联的人比贴门神的多?韩松涛表示,门神信仰的淡化是多方面的。

  民建江西省委会建议建立和完善严格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中成药生产企业购进中药材来源追溯,对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生产流通渠道进行详细登记,做到“有源可溯”。

 <strong> 我国人民警察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strong>

  组委会介绍,目前该赛事已经先后在佛山、梅州、深圳、广州增城举行了赛区启动仪式,预计年后其他大湾区城市赛区将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陆续启动。

杨桂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