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非遗数字传播与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来源: 大河网
2024-06-02 17:10:00

  中新网西安6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2024年第二届“非遗数字传播与创新发展”论坛5月31日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论坛以“群智协同 新质非遗”为主题,强调文化领域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同时体现新质生产力在非遗文化领域内呈现出的新质态、新形式。

  当下,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 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化备

  据介绍,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采集、记录、存储、传播和再创造的过程,是对传统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存,更是一种创新性的传承方式,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当日,与会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产业界人士等共同探讨了非遗数字传播与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发展趋势。

  《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研究报告》在论坛上首发,由西北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数字非遗联合课题组共同完成,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总结了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基本概况和关键技术,力求提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视野,助推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非遗数字保护与传承的交流。(完)

  历史总有一些令人意外的相似之处。时间拨回到一年多之前,上一次WCBA总决赛,同样是内蒙古女篮和四川女篮狭路相逢,同样是场场激战,而在那一轮系列赛的最后一刻,内蒙古女篮正是以1分的优势赢下了最终的胜利,实现队史两连冠。

  当然,在云冈石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的过程中,也不乏中国学者的身影。1919年,史学家陈垣就发表了一篇题为《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的文章,对云冈石窟的历史进行了考证,11年后他又发表《云冈石窟寺的译经与刘孝标》,首次论及云冈的译经活动;1926年,陈万里撰文《云岗石窟小纪》;1929年,叶恭绰写作《大同云冈石刻毁失记》,呼吁对石窟加以保护;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一行考察云冈,并撰写了《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从建筑专业角度阐释了云冈石窟的价值,同年,顾颉刚也编辑了《云冈造像史料》;1936年,周一良发表《云冈石佛小记》 ,大同学者白志慊出版《大同云冈石窟寺记》……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中国学者的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但未能建构出足够全面而精细的理论系统。因此与许多古迹研究相似的是,云冈在中国,云冈研究却在海外。

  而在北京时间24日下午,中国网友在微博发布的视频显示,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现身北京三里屯苹果零售店,受到粉丝的欢迎。库克本人当天晚上也发微博,表示很高兴见到团队和顾客。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上图)周三与国防部长奥斯汀一起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这个听证会是专门讨论五角大楼2024财年的预算申请的。

  根据传统汽车企业最新公布的电动化战略,可以感受到的是,无论车型投放、平台研发或是资金准备,这一轮来自传统车企的进攻,火力都有明显提升。尽管目前还无法判断传统车企能否顺利完成转型,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是事实。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布局几乎已经全面覆盖了从几万到几百万的价格区间,这与几年前市场中没有太多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

  虽然国际上对发达国家标准没有统一定论,但不论在哪个国际组织里,中国都被明确列为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历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均将中国认定为发展中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称中国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国际社会共识。

白柏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