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构建自然教育“六个一”发展模式

来源: 新京报
2024-06-01 23:30:47

  中新网西宁5月31日电 (记者 李江宁)“回顾青海自然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培育,教育部门合作,社会共同参与,一同携手构建了‘六个一’的发展模式。”31日,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韩强表示。

  当日,2024年青海自然教育启动会在西宁举行。韩强向公众介绍青海自然教育构建的“六个一”发展模式:

  ——出台一批引领性政策指导文件。青海国家公园示 范省领导小组印发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以及自然教育大纲,青海省林草局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青海省自然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确立了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强化了顶层设计,夯实了制度基础。

  ——打造一个专业化服务指导机构。近年来,青海省林草局推动成立青海省林学会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成立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构建规范有序、特色鲜明、共建共享、广泛参与的自然教育发展新格局。

  ——建立一批多元化自然教育试点。青海以2个国家公园、6个自然保护区和19个国家湿地公园为试点,深度探索自然教育模式,打造自然解说体系,强化能力培训,着力搭建青海自然教育体系框架。

  ——设立一批标准化自然教育基地。青海印发《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指南》,成功认定自然教育基地45个。出台《生态学校评定导则》,设立全龄段覆盖的生态学校、湿地学校39所。

  ——研发一批体系化自然教育课程。青海打造专家智库、专业讲师、志愿服务“三支队伍”,研发动植物识别、水源保护、垃圾分类、国家公园等25门自然教育课程,配套编写了数十套涵盖科普、文学、摄影、绘画等类别的读本教材和丛书专著。

  ——创办一批多样化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青海强化博物馆、标本馆、实验室、科普馆等场域供给,创办课程设计、云享课堂、生态夏令营等活动品牌,探索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网络直播、摄影巡展、征文大赛、人文体验等实践模式。

  “青海生态地位极其特殊,数不尽的高山、湖泊、草地和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林场、农场都是青海开展自然教育的优质资源。”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自然教育大会,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特色,明确青海自然教育发展方向,打造自然教育特色品牌。

  会议以“共商·共谋·共建青海自然教育谱新篇”为主题,通过开幕式、主会议、4个分会议和嘉年华系列活动,邀请青海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等探索构建青海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完)

  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今年1月7日,暂停近三年的两岸“小三通”海上客运航线部分复航,但由于民进党当局的限制,广大台商、台生、台干被排除在外,大陆民众也无法循此渠道赴台。

  在消费方面,该省亦保持恢复增长态势。2022年,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如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7280亿元,增长5.0%;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13.2%;石油及制品类零售增长10.2%。生活类商品消费稳定增长。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4.8%、10.2%、10.3%和14.2%。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道出了一个大国对危与机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与现代交融、本土与外来辉映、有序与灵动兼具、文明与活力并蓄,是上海特有的都市魅力。《上海市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起“上海文化”的内涵基因和独特品质;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黄钰钦 梁晓辉

  1月18日,在广西河池市金城江火车站候车室内,曲调悠扬的歌声在飘荡,吸引了正在候车的旅客驻足聆听。南宁铁路公安局柳州公安处金城江站派出所民警罗士麒正在演唱自己改编填词的春运反电诈版歌曲《有何不可》,并向旅客发放自己创作的反电诈漫画,令春运返乡的旅客眼前一亮。

张淑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