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龙舟巴西上水 端午寄乡情

来源: 半月谈
2024-06-12 04:23:03

  中新社圣保罗6月9日电 题:中华传统龙舟巴西上水 端午寄乡情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桨拿起来,明明是在水深面广的巴西水库,我却好像回到了弯弯曲曲的、几百条船拥拥挤挤往前冲的温瑞塘河。”浙江温州籍旅巴侨胞冯寿林9日在巴西圣保罗对记者如是说。

  当天水库风平浪静。三艘由巴西瑞安商会自“龙舟之乡”中国浙江瑞安购得的中华传统龙舟,依循端午龙舟上水古制,点睛披红,擂鼓起龙,踏一路红毯直达码头,金身红鳞,昂然出水。

  作为将中华传统龙舟首度带到巴西的主推手,巴西瑞安商会会长娄建权对记者表示,巴西距离中国很远,侨胞外出打拼不易 ,最有家乡味、最聚家乡情的龙舟最能慰藉乡情。

  去年,巴西侨界首度组织龙舟体验活动,并号召筹建巴西传统龙舟队。曾在家乡划龙舟15年的冯寿林感慨道,“DNA动了”。

  “(家乡)年年龙舟赛,五六百条龙舟齐聚老家温瑞塘河,我对这些有点懂,也比较热爱。”冯寿林告诉记者,2008年他去乡来到巴西,在圣保罗25街经营杂货,已有16年。

  这一年间,巴西瑞安商会出资数十万元人民币组建龙舟俱乐部。冯寿林领衔出征,担任瑞安龙舟俱乐部“总教头”。从选购龙舟到训练划手,再到担纲“女神”队“有安全感”的舵手,他带出两男一女三支队伍。

  龙舟上水,鼓锣齐动,桨片翻腾,水逐浪飞,岸上呐喊声、喝彩声震天。旅巴侨胞们在船头插上中巴两国国旗,蛟龙飙动,旗帜猎猎,更是鼓舞士气。

  在现场,冯寿林指导划手们龙舟桡法,“听锣听鼓看指挥,不论力气大小,齐了船才走。以身带手,如果只靠手,一划就酥掉了。”

  冯寿林说,划手讲究团结整齐、不轻言放弃,在背井离乡的南美,侨胞们互相强调这一点,又往往别有感受。

  “即使远在南美,我们温州乡亲龙舟情结从没断过。”冯寿林告诉记者,阿根廷、智利侨胞也从国内订制传统龙舟,一是抱守传统,除船体是玻璃钢外,龙头仍采用古制的木雕,二是国内工业发达,船体、桨板工艺非常精湛,“桨轻灵活,重只有2两左右,全世界都来抢订单”。

  作为中国龙舟名城,温州去年承办了亚运会龙舟比赛项目,瑞安也在今年重拾民间龙舟竞渡。今年温州全域1300多艘龙舟上水,将近一半在瑞安。

  巴西瑞安商会秘书长葛海勇正好返乡亲历了这一盛景。“可能有10万人全情投入,几百条船竞渡,好震撼。这三艘龙舟万里迢迢来到巴西,一定会点燃旅巴侨胞的血脉。”

  医药行业招聘

  “以往是‘金三银四’,今年明显感觉提前热起来了。”祝女士是上海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员工,她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春节后,其所在中介带看量环比上升了两至三成。”

  公联公司丰台站交通枢纽现场指挥刘佳岩介绍,丰台火车站交通枢纽与火车站一样,采用立体式换乘设计,主要换乘功能集中在南广场,市民在地下可换乘公交车、出租车和地铁10号线。此外,在枢纽内,还可以换乘共享单车。而在北广场,市民出站后,也可以换乘出租车和公交车。除了换乘接驳,枢纽站还为商业开发和城市一体化建设预留了条件,未来将和周边地区同步开发,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黑暗力量是慢慢在心中长出来的,是内心缺陷的外化。他们以为黑暗力量只是工具,结果却成了黑暗力量的工具。正是黑暗力量的必然命运,点化了《狂飙》中的“真实感”,保证了其中人物“个个鲜活”。

  只有用实际行动向灾区伸出援手,才能真正体现什么叫做人道主义担当。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关乎拯救生命。然而,自诩“人权卫士”的美国,所作所为却大相径庭,对叙利亚的冷漠无情,不仅让世界明白了比天灾更可怕的,是人为制造的灾难,更让自己背上了骂名。(完)

  他指出,鉴于犀牛的高度多样性、广泛地理分布和快速演化,犀牛化石成为地层划分的良好生物标志,并可以进行洲际对比。临夏盆地中中新世(距今1597万年-1163万年)地层中发现马德里西班牙犀和老沟奇角犀,它们的身体结构反映其生活于森林环境之中,与欧洲同时期犀牛化石的深入对比显示其种群沿着青藏高原北侧的路线进行迁徙;与北美和欧洲晚中新世以三趾马为优势类群的情况不同,临夏盆地该时期的犀牛最为丰富。

洪思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