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 | 胯骨种牙“移花接木” 数字化技术助患者修复下颌骨缺损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03 10:40:36

  中新网西安4月15日电 (记者 阿琳娜)在胯骨(髂骨)上种牙,然后整体移植到缺损的下颌骨,不仅一次性恢复了肿瘤患者的面形,而且完美解决了牙种植问题。记者15日从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获悉,该院颌面肿瘤科魏建华主任团队日前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一名患者完成了预制髂骨—牙龈—种植义齿复合血管化组织瓣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据介绍,今年43岁的李女士,9年前因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到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肿瘤科就诊。成釉细胞瘤是一种牙源性良性肿瘤,已对其颌骨造成大面积侵蚀。当时,魏建华主任为她手术切除了部分下颌骨连带牙齿。

  去年,李女士的肿瘤复发。如果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经过切除肿瘤、修复骨缺损、拆除钛板、牙龈成型、前庭沟成型、牙齿种植、修复牙冠等五六次手术,耗时一两年时间。手术虽然也能达到较好效果,但带来的身心创伤让李女士望而却步。

  经过多次会诊讨论,魏建华主任团队给出了两期手术方案。

  术前借助数字化设计排列种植牙,再匹配出合适的虚拟骨,运用3D打印完成手术导板制作。

  一期手术行肿瘤刮治手术,减缓肿瘤进展速度,然后在患者的髂骨上找到合适的移植骨,打上种植钉,再从患者上腭取黏膜作为牙龈组织覆盖到种植钉上。经过3个月的时间,种植钉和髂骨完全结合,并形成了类似口内牙龈的结构。

  二期手术 时,专家团队通过精细的血管吻合,将血运完好的髂骨、牙龈、种植体、人工牙根一起移植到患者的颌骨缺损处,戴上牙冠。这样一来,原本一年半的治疗周期缩短到了五个月。种植钉在相对无菌的环境下愈合良好,同时避免了口腔环境易感染

  魏建华介绍,颌面缺损修复重建的传统手术方法存在治疗周期长、需多次全麻、治疗费用高等缺点,有些患者宁愿缺骨头、缺牙齿也不愿承受痛苦继续治疗。而借助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精确度,而且缩短了治疗周期,节省了治疗费用,减少了手术痛苦。

  4月12日,李女士到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复查,复查结果显示恢复良好。

  近年来,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肿瘤科先后完成了“巨舌症”、颌面部巨大脉管畸形、各类复杂颌面部缺损等修复重建病例,为10余名复杂颜面缺损患者造脸塑颜,让他们重获自信、重返社会。下一步,该院将加大数字化修复重建和组织再生研究力度,继续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精准、更具人文关怀的诊疗服务。(完)

  但离子阱量子计算机更难扩展,部分原因在于需要单独的激光设备来控制每个离子。美国初创公司IonQ开发出的方法能将多行离子封装到一个芯片内,量子比特的数量可能多达1024个。

  在王鹏皓看来,虽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双选会,但作为辅导员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在线下投递简历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推介自己的学生。

  对于环球影城近期的爆火,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表示并不意外:“中国防疫政策调整后,出行的可流动性增强,正值春节假期前后的特殊时间段,整个旅游业都在回暖。环球影城作为国际一流品牌,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洲际航班的价格仍处于高位,使得整体均价偏高,而实际港澳地区及东南亚不少日期的机票价格已变得非常“令人心动”。如上海往返澳门900+、深圳往返马尼拉1000+、广州往返金边1300+。

  但提起机器人的研发过程,关健直言“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团队有技术优势,但并不清楚技术究竟能在什么场景和行业中创造价值。”他回忆道,“创业前两年,我们尝试了大量的行业应用,才逐渐聚焦到工业物流、智能巡检运维两大行业场景。”

  看清一切后,他似乎不再焦虑和恐惧。外人看到王鹤棣收获的风光和荣耀,于他内心深处,却是磨砺和锤炼,“很多人说我一夜爆红,我觉得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也不认为这很突然。因为我不是出道第一部作品就‘爆火’,也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给自己搭起来的。能被关注当然开心,但我绝不会因为这些鼓励变得飘飘然。”“我知道自己为角色付出的努力有多少。比如《苍兰诀》,虽然没想到它会这么火,但它是怎么来的,我很清楚。”他明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可能因为某些事而变得受欢迎,但即便是再受欢迎也有走进平淡的那一天。“所以,做人一定要踏实呀!”

游良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